人是活在世俗的天使,受制于天道和世道。不遵循天道,無論貧富賤貴人生難得圓滿;看不清世道,即使文武雙全也無可奈何。只有睜開天眼,才能信步人生!?
————————————————
??? ?摘自李從國即將出版的育人成長專著《學育論——學習本來很簡單》
學習是一項靈魂工程,心靈是直接的施工者。學習成績的優劣無論外在影響如何最終都取決于“用心”二字。通過長期觀察分析,影響學習的心靈因素可以大致歸納為以下九個大的方面。
? ? 一是自卑。自卑是一種對自己的自我否認,對自己沒有信心、不認同的心理表現。對學生而言,自卑感表現為輕視自己,認為自己學習能力差,無法趕上其他同學。自卑情結萌芽于嬰幼兒時期無能狀態條件下,對需求滿足的依賴性爭取累累失望反復失敗所導致的。嬰幼兒時期過后,如果生活的經歷不能把這個“自卑萌芽”清除,這個自卑會自然生長。家庭經濟困難、社會地位低下、父母在社會競爭中沒有優勢的家庭的家庭環境,會催生、固化并最終形成學生的自卑心理。自卑往往伴有害羞、膽小、不安、內疚、憂郁、躲避、不合群的情緒體現,給別人以敏感、失衡、情緒化的印象。學生一旦陷入自卑,就會從根本上、整體上全面扼殺學生的學習力。
? ? 二是敷衍。敷衍,指馬虎,不認真,表面上應付,搪塞責任。敷衍的反義詞是負責,盡心盡責。對有敷衍心理的學生而言,指對學習不認真負責,表面應付了事,帶有弄虛作假的成分。在學習生活中,敷衍一般表現為對學習極不負責,表面該上課還是上,該做的作業還是做,但內心里對所做的事卻無法上心,負不了責任,以表面的服從配合掩蓋內在的無能。敷衍對學習的最大傷害,是掩蓋了各種影響學習的因素,讓想解決問題的老師和家長無法著手,讓問題無法得以解決,而學生則表現得一臉的無辜。
? ? 三是虛假。虛假是人的自由意識的副產品,與人真實的天性相對立。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虛假普遍性效應(False consensus effect):在道德方面,當人們行為不佳時,人們會高估自己觀點和立場的普遍性,進而認為自己的行為理所當然。其實正是這個“理所當然”虛假包裝成了“真實”,讓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把正在思行的虛假轉化成了真實。其實人們心中自覺不自覺形成的對自我的印象并非“真實自我”,而是一種“虛假自我”。人的真實就是繞開“虛假自我”直面內在和外在。對學生而言,真實就是零距離直面學習。然而這一點很難做到。心理學家對“真實自我”與“虛假自我”(或稱“陰影自我”)的概念研究已久??枴s格(Carl Jung)向人們介紹了“人格陰影”的概念。榮格認為“陰影”是我們不為人知的陰暗一面,表現為由原始的、消極的、被社會貶低的情緒等所組成的恐懼、懦弱與消極。陰影象征了我們懼怕的一切,然而虛假心理使我們可以輕易的拒絕承認它,從而使虛假成為我們人格中的一部分。榮格認為,除非我們能夠承認自己的陰影面并加積極清除,否則,我們就注定在無意間成為虛假的受害者。很多學生都不愿意虛假,但自由意識天生具有的偽裝功能使得虛假代替真實,他們陷入其中卻一無所知。虛假,會全方位全過程侵蝕、毀損學生的學習努力。
? ? 四是浮躁。浮躁,指急躁,不沉穩,也指輕浮急躁。語出《晉書·應詹傳》:“玫浮躁有才辯,臨漳人士無不詣之?!薄案 钡囊馑?,是漂于淺層,“躁”的意思不安的心動。兩者合在于起,指“心里有眾多的東西要動,而又沒有地方可以讓他們落腳,因此到處飄蕩不得安心”。浮躁,是普遍的社會現象。著名作家賈平凹的小說《浮躁》,以農村青年金狗與小水之間的感情經歷為主線,淋漓盡致入木三分地描寫了改革開放初始階段暴露出來的問題,以及整個社會的浮躁狀態和浮躁表面之下的空虛。在心學里,浮躁是做人做事的大忌。然而浮躁在中國學生中卻是相當普遍,可以說絕大多數績差生都有明顯的浮躁感。為什么這樣說呢?浮躁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個人天性被抵制心靈找不到歸宿,人心像天上的野云一樣在天空飄浮不定,人的精力在這種個人把持不住的無謂躁動中大量消耗,做什么事都抓不準,捏不住,不得要領,事倍功半、學而無獲、勞而無功就成為了“浮躁”的必然結果。學習是心靈工程,心靈浮躁了學何以勘。一個沉不下心、靜不下心的學生,學習成績注定上不去。
? ? 五是散漫。散漫是一種非常剛開的思維目的性、連貫性和邏輯性障礙?;颊咚季S活動表現為關注度低、聯想松弛,內容散漫。一個問題與另外一個問題之間缺乏聯系,前一環節與后一環節缺乏邏輯。說話意圖不明,東拉西扯,別人很難聽清要講什么,無以回答?;卮饐栴}不切題意,讓以奈何不得。散漫性格形成的因素主要有:1、心力弱小,沒有強大的意志品質,做什么都鼓不起勁來;2、身體脆弱,沒有強健的體能來支撐腦力勞動,而腦力勞動消耗的熱量遠比體力勞動多;3、所為非所愛,對所做的事難以入心;4、對所為既欠動力,又缺責任感;5、患有精神分裂癥,精神分裂癥病人的思維方式,包括聯想過程或推理邏輯都會出現問題。他們講的話,可能前言不連后語,甚至支離破碎、語不成句,使別人聽也聽不懂,這種癥狀稱為“思維散漫”。無論出于什么原因,散漫對學習的危害都是特別巨大的。如果學生出現了學習散漫的征兆,家長一定要找出原因,加以解決。
? ? 六是學與習分離。就獲取知識而言,最有效的手段莫過于“學而時習之”,做到學與習的知行合一。人類獲取知識的過程,與獲得能量的消化過程中的“同化”過程是一樣的。人的消化過程由同化和異化兩個方面構成:同化作用是生物把從外界吸收來的物質合成為自身的物質的過程;異化作用則是生物把自身的物質分解排出體外的過程。人通過消化過程把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吸收,變成人體本身的糖或脂肪等貯藏起來。這個過程與人獲取知識的過程極度相似。學,就是看、聽、仿,相當于消化過程中的“吃喝”,把承載著知識的東西往“腸胃”里裝;習就是吃喝進去的在口腔、胃、小腸、大腸被不同程度的吸收。學來的知識信息,要經過習才能變成自己的知識。我們兒時的小學課本里有一課文叫做“一粒黃豆的旅行”,講的是一粒黃豆從吃進嘴里到變成大便排出的消化全過程。這里比喻一下,如果人是人吃豆子里是囫圇吞棗,沒有咬破就吞下,最后必然變成大便被原封不動地排出體外。猶如學習只是個走過場什么也沒得到。而如果學的時候認真,如吃豆時仔細咀嚼,豆中的營養(知識)就會在習的消化過程中大部分被接收。學與習合一,是高效獲取知識的最佳境界。學,就是聽、聞進信息;習,就是處理聽聞進來的東西,歸為已有。學而不習,對聽聞的東西不加以思考處理,學了等于白學。
? ? 七是怨天尤人。怨天尤人是一個成語,出自《論語·憲問》。意思是旨遇到挫折或出了問題,一味抱怨天,責怪別人,在自已之外找原因。很多同學對于自已學習成績不如意,不是找自已的原因,而是怪這怪那,怨天尤人。這是一種對學習具有巨大傷害的品行。曾國藩有一至理名言:“蓋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边@一名言是為教訓自已的弟弟曾國華考試落榜后,不認真反省總結經驗,長記性痛改前非,重新振作,而是怪這怪那,怨哥哥、罵老婆,還要自暴自棄說要納妾。弟弟此行惹怒了曾國藩,寫信痛罵曾國華,一針見血地指責其弟曾國華:“牢騷太多,性情太懶?!比缓罅信e其斑斑劣跡:“前在京華,不好看書,又不作文………近聞還家以后,亦復牢騷如常,或數月不搦管為文?!币徊豢磿还φn,你落榜完全是活該,你不落榜才是天下怪事。曾國藩畢竟是愛兄弟的,血濃于水,在信上罵了一頓后,還是奉勸弟弟反求諸已,重新振作。于是又進一步說對曾國華說:你再這么怨天尤人下去試試看,你一輩子的命運都好不到哪里去?!袄悟}太甚”,結果其命運“必多抑塞”。牢騷發多了,唯一的后果就是給你的運氣添堵。行事不順,一定要反求諸己,找自已的原因。事是自已做的,事不成為什么要怨天尤人呢!
? ? 八、無志懶散。做為萬物之靈,人或多或少都會有追求,大的叫理想,小的叫想法。然而無論是理想還是想法,都必須腳踏實地地耕耘,天上一定不會掉下餡餅。荀子《勸學篇》:“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币馑际遣环e累一步半步,到達不了千里之外的地方;細水支流如果不匯聚,哪兒能匯成江海。老子《道德經》第六十四章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卑拙右住稖貓蚯涞仁诠儋n緋充滄景江陵判官制》曰:“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茍自強不息,亦何遠而不屆哉?”意思都是在闡明“走一千里路是從邁第一步開始的”,比喻事情是必須腳踏實地步步為營往前推進。勤奮,是追求目標必須的付出。無論理想大小,都需要用勤奮去達到,沒有勤奮的理想,只能是無聊的幻想。
? ? 九、意志薄弱。在王陽明心學中,意志品質被拔高到“心的剛度”的位置。學習過程就是用心的過程。心無剛度,沒有百折不撓、堅定不移、不達目標不罷休的意志品質,學習中遇到點困難就畏懼,遇到問題就躲閃,斷然一事無成。古往今來,古今中外所有成就大業的人,無疑都是意志堅強的人。人類精英的歷史,就是意志品質的表演史,茫茫歷史長河流淌過的人生如天文數字,然而刻在史冊上的并不多,是偉大的意志品質把他們的人生雕刻在人類文化里的。堅韌強大的意志力,是學生學業健康成長的保證。對父母而言,要從小就培養孩子優良的意志品質,為孩子的社會化學習成長乃至一生的成長奠定堅實心志基礎。
本平臺壇主李從國博士簡介:
(李從國簡介:大學數學本科出身,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經濟學科班博士;知深經濟學家、共和國央企改革“抓大放小”、“關鍵少時”首倡者;《世界經濟宣言》主筆起草人;“綠色經濟發展”“綠色GDP”倡導者;原鳳凰博報點擊量1500萬大V;“天人相宜”心學創始人;“上健康”倫理第一人;信息科技時代“BIT”定義者;中國第一博士俱樂部-全球貴州博士俱樂部主席;“學育”理論開創人,《中國學育網》創辦人)
李從國博士曾經對國家改革開放的理論貢獻(部分)
? ? 1、,史上第一篇關于國企改革總方針“抓大放小”“關鍵少數”的文章?!白ゴ蠓判 焙髞沓蔀閲蟾母锏谝?方針?!瓣P鍵少數”今天仍然是常見于報端。
? ? 2、2002年主筆起草,2003年在經中共中央、。
? ? 3、2004年在中國第一周刊《瞭望》第40期發表的萬字專欄文章“綠色現代化”,首提“綠色現代化”“綠色GDP”。
4、創建《天人相宜》心學,開創“上健康”境界
敬請關注李從國三大微信公眾號:
1、專論世道的微信公眾號:從國論道
2、專論人生如何腳踏天道與世道掌握好平衡的微信公眾號:天人相宜
3、專論人如何活120歲的微信公眾號: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