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有關堯禪讓的故事
?
我們現在己經無從知曉帝堯當年是如何開展這頂選拔工作的,但文獻中還是留下了一些蛛絲馬跡,表明帝堯當年可能還真的干過這一碼子事。莊子在他的《逍遙游》中,就為我們講述了這么一則有趣的故事:
“堯想把帝王的位置讓給許由來坐,就對他說:‘當太陽和月亮都已高高掛起在天空時,還弄個小火把來照明,它跟日月的光芒相比,不是很微不足道嗎?已經下過大雨了,還在那里澆灌地田,與上天降下來的充足水源相比,不是多此一舉嗎?先生您如果能夠坐在帝王的位子上,那天下一定會相當的太平、相當的富足,可是這個位置現在卻被我占著。我知道我的能力是不夠的,所以想請您來當這個帝王,管理天下?!?/span>
“許由回答說:‘你現在管理天下,天下已經很太平了啊,而我如果還想來替代你,又是為哪般呢?難道是為了名聲嗎?所謂的‘名聲’只是‘本質’的外在表現,難道我會舍去本質,而去追求這不重要的外在的東西嗎?鷦鷯在森林中筑巢,不過占用一棵樹枝就夠了。鼴鼠到大河邊飲水,不過喝滿肚子就行了。您還是打消這個念頭回去洗洗睡吧。對于我這種人來說,天下沒有什么用處??!廚師即使不下廚了,那個在前廳等著飯菜上來吃飽喝足后,再去主持祭祀節目的主持人,也是不會去幫他炒菜的哦!’”
這個故事傳了五百年后又多了一些后續的細節?;矢χk在他所寫的《高士傳·許由》中說:
許由不但拒絕了帝堯傳帝位給他的請求,還連夜逃進箕山,躲藏了起來。帝堯以為許由是謙虛,所以又派人找到他后說:
“你如果實在是不想當大王的話,也不能勉強你,那就來當個‘九州長’吧?!?/span>
當時的天下被分為九州,所謂‘九州長’也就是天下的總管家、二王,相當于現在總理一級的職位。不料許由聽后,更加厭惡,立刻跑到山下的穎水邊去洗耳朵。正巧他的一個叫巢父的朋友牽著一條小牛來給它飲水,就問許由在干啥?許由把原由講給他聽了,并且說:
“我聽了這種不干凈的話,怎么不趕快把我的耳朵洗洗呢?”
巢父聽后,冷笑著說:“唉,你如果是藏到高山大谷中,誰又見得到你呢?你在外面招搖,想讓別人知道你,以得到好名聲,才惹出這種是非啊?,F在麻煩來了,又假裝正經起來。去,去,一邊玩去。你可別把這么清澈的溪流弄臟,沾污了我小牛的嘴?!闭f著,他把小牛徑直牽到上流飲水去了。
這巢父也不是等閑人物,據說堯在找許由之前,先找過巢父,巢父拒絕后才去找許由的。莊子在《讓王》中還說:許由之后又去找過一個叫子州支父的人,子州支父是這樣答復堯的:
“讓我當大王,當然是可以的啦,但是,我現在的身體不太好,有點小毛病要調養調養,所以沒有時間去治什么天下哦?!?/span>
這些禪讓的故事聽起來是不是有點不太對味的感覺?
有些酸,是吧。
是堯這人太傻太天真,還是許由、巢父及子州支父們有毛???
或者這些故事根本不存在,只是些吃飽了撐得慌的文人胡編亂造糊弄人的?
沒有理由懷疑莊子及皇甫謐的學品,所以我不懷疑這些故事的真實性,但卻不相信許由們的“謙虛”。
“巢”是鳥的窩?!白印奔捶N子?!爸荨睘楹訛??!爸А弊謫问殖帧笆?,手藝高明之義?!案浮笔浅志刂?、權威者的意思。所以從名字上看,巢父應當是一位建筑專家,子州支父應當是一位農業專家。至于許由,則是當時的一支勢力范圍不小的部落領袖。
如果帝堯真的曾經在全國范圍內尋找接班人的話,這些產業權威及部落領袖們當然都該是候選人之一,也當然會對他們進行各種考核,并講清楚考核的原因。而指標太少,只有一個。所以當巢父及子州支父們落選后,說幾句撿面子的話,說幾句酸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這些話再由需要這些故事的人將其加工后放大更是可以理解。至于許由的行為,可能還有另一層的顧慮:擔心這是帝堯的以退為進之策。因為我讀這個故事時,總是會聯想到《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中,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的那段故事:
“玄德也防曹操謀害,就下處后園種菜,親自澆灌,以為韜晦之計。關、張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學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二人乃不復言。一日,關、張不在,玄德正在后園澆菜,許褚、張遼引數十人入園中曰:‘丞相有命,請使君便行。’玄德驚問曰:‘有甚緊事?’許褚曰:‘不知。只教我來相請。’玄德只得隨二人入府見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嚇得玄德面如土色。操執玄德手,直至后園,曰:‘玄德學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無事消遣耳。’……二人對坐,開懷暢飲……操曰:‘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誰能當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玄德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匙箸,不覺落于地下。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玄德乃從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將聞言失箸緣故,輕輕掩飾過了。操遂不疑玄德。”
東漢末年,曹操勢力很大,挾天子以令諸侯。而劉備雖然七彎八拐地弄了件皇叔的馬夾披在身上,畢竟勢力單薄,不是曹操的對手,而且還在呂布的壓迫下,失徐州,丟小沛,暫時投靠到曹操的門下。為了掩蓋自己奪權的野心,防止曹操的加害,他只得夾著尾巴做人,每天在自己的后花園里種菜,以為韜晦之策。連關公及張飛都被他蒙在鼓里,怪他不留心天下大事,卻做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當曹操為了試探而請他喝酒時,一聲“在家做得好大事”己經嚇得劉備“面如土色”,再一句“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兩個”,更是嚇得他魂飛魄散,連筷子都拿不住,掉落地上。劉備為什么怕當英雄呢?他太知道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了啊。所以他只能裝糊涂才使得“操遂不疑玄德”。
如果以劉備與曹操的關系及心態去看許由“被憚讓”時的怪異行為,就順理成章了。這許由可不是隱居山林自食其力的普通人,而是部落的首領。他是今登封縣箕山人,帝堯時他率領許姓部落活動在今天潁水流域的登封、許昌、禹州、汝州、長葛、鄢陵一帶。這一帶后來成了許國的封地,他也從而成為許姓的始祖。當堯對這樣的一位部落首領說想將帝位讓給他時,他就不會生出劉備的恐懼嗎?擔心這是堯以退為進的反話,才應當是許由連夜退避三舍,逃回箕山老家的原因啊。在他看來,這大王的位置哪里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坐上去的哦?
巢父、許由們是在說酸話,還是明哲保身?咱就不去管他們了。反正當時的天空中,還真真切切、實實在在地掉下了這么一張餡餅,砸中的是一個叫虞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