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于微信公眾號:筆記俠
ID:Notesman
內容來源:2017年11月15日,盛景網聯集團舉辦的《新零售 重構產業新格局》主題高端培訓課程,王子威老師主講《Costco 重塑“人貨場”,美國版實體新零售物種》。筆記俠獨家課程筆記合作方,經主辦方和講者審閱授權發布。
?封圖設計?|?Holly? ?筆記俠客&責編?| 清野
今天分享一個美國新零售的案例,好市多,也就是Costco。
在此之前,請大家先思考:
Costco 是怎樣為中產階級提供生活解決方案的?
Costco的供應鏈厲害在什么地方?
Costco如何實現精準的人、貨、場?
Costco在整個零售圈的地位非常高,它的銷售額在全球零售商中是Top5,更在電商興起的時代實現高速增長和逆勢開店。
它的使命是一直為我們的會員,以最可能的低價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和產品,可以說把“人、貨、場”三大要素做到了極致,最終實現了一個基于成本、規模和效率的價值洼地。餐
一、人:精準服務顧客
人就是指消費者。消費者怎么算?
?
互聯網時代有一個公式:
?
流量*轉化率*客單價*復購率 = 人
?
只做好這個公式,未必能取得成功,人方面,Costco除了這個公式以外,還有兩大成功因素:X因素和Y因素。
?
流量*轉化率*客單價*復購率 + X (付費會員體系)+ Y(內部員工賦能) = Costco
?
1.Costco外部顧客畫像:美國高端中產階級
?
我們來看一下Costco服務的顧客:典型的中產之家,養育三兩個孩子,夫妻大學學歷,年收入10萬美元左右,有房、有車、有穩定工作。這在美國是什么樣的消費水平呢?
?
美國人口普查局2014年的數據顯示,全美家庭收入在100,000到249,999美元的人口數量占比21.67%,25萬美元及以上只有3.02%。這就意味著Costco能服務到美國24.69%的人口,大約8000萬人,而沃爾瑪客群年收入平均5.5萬美元。
這樣一對比就明白了,Costco和沃爾瑪在美國服務的根本就是不同的客群,Costco服務的是美國的高端中產階級,而不是大家印象中的“賣便宜貨的”。
?
所以,如果我們能明白Costco是怎么服務這些高端中產階級顧客的,就可以借鑒經驗,考慮如何去服務好中國正在起飛的中產階級。
?
怎樣才能服務好中產階級?
?
我們要從眾人到每人,這里就引出了前面所說的X因素——Costco的付費會員體系,這是它成功最大的密碼之一。
?
2.X因素:付費會員體系,打造新增長點
?
① Costco真正的商業模式
?
Costco會員卡種類:
?
數據來源:Costco官網
主要特點:
?
只要付費成為會員,就能免費加一張家庭卡,并且這張卡全球通用。如果是精英卡用戶,每年2%銷售返利的同時,而且還能額外再加一張。
?
這些卡背后都是付費會員,從2015年到2017年,它的會員數量一直在增加,2017年會員數達到9030萬,其中大約有54.6%(約4940萬人)是花了錢的會員,剩下的是家庭卡、附屬卡。
?
這樣一算就很有意思了,2017財年Costco商品收入大概是1260億美元,只要想進場買東西都必須是會員,一算,就發現Costco會員人均年消費值(ARPU)居然達到了1395美元。每年會員貢獻這么多錢,是多么可怕的數字。
????
Costco公開了一組數據,個人卡的續費率高達89.3%,商務卡續費率更高,達到了94%。在4940萬付費會員當中,年費$60卡占比62%,年費$120的卡占比38%,而2017財年,Costco會員費收入高達28.5億美元,占營運利潤的70%左右。
?
營運利潤41.1億美元,商品本身的凈收益12.6億美元,交稅13.3億美元,相當于來自商品銷售的凈收益都用于交稅了。收歸企業的總利潤26.8億美元,Costco的最終利潤和會員費凈收益近乎相等。
?
換句話說,Costco一年啥事沒干,投入資金和人力賣了點貨,然后收了小30億美元的會員費,這才是它真正的模式。
??
②付費會員體系的本質
?
A.?活的會員;
B.?提前一年的會員收入;
C.?付費會員的報復性消費。
??
在美國,付費的會員體系叫訂閱體系。提前收完一年的會員費之后,企業利潤風險可控。付費會員掏了錢,就經常會去買東西:原來我掏了錢之后你能給我這些服務,我一定要報復你,薅你羊毛。人的心理就是這樣,我不能白交會員費,我肯定得賺回來。
? ??
我們再來看一組有意思的數據:
?
Costco精英會員卡帶來三分之二的銷售額,是普通會員的一倍多。
?
類似地,亞馬遜Prime會員(年費99美元)平均年消費額1300美元,非會員僅為700美元,也是相差將近一倍多。(亞馬遜Prime和Costco的會員體系是全球兩大最頂級的體系。)
?
也就是說,如果能把顧客真正變成活的會員、付會員費的會員,那么他的消費至少是非會員的一倍,這就是會員體系的本質,能幫企業賺很多錢。
?
Costco的會員體系做得有多好呢?
?
有機構曾做過研究,它根據2015年5月份和6月份在美國零售商的信用卡消費記錄(大概3、4億條數據)做了一個測算。對比結果是:
?
第一名:Costco,單程人均消費額$136;
第二名:山姆會員店,單程人均消費額$81;
第三名:塔吉特,單程人均消費額$62。
?
這意味著付費會員的本質就是有一群你的鐵粉,他們不僅給了你60美元的額外收入,而且他們還瘋狂在你家消費。
?
而且這個機構還做了一張圖特別有意思,對比了各家零售商的消費者,他們的消費額和占比情況,我們來一起來看。
?
上面這三條曲線,第一家叫全食超市,第二家叫沃爾瑪,第三家叫Trader?Joes,他們三家的曲線高度重合,是相互競爭的關系。Costco在一個自己的賽道上,自己的藍海里玩,所以沒有人能跟它競爭。
?
零售以及任何的行業都是一個“人”的行業。服務好外部顧客是第一步,更要服務好我們的“內部客戶”,這就是我說的在X因素之外的Y因素。
?
3.Y因素:員工超高平均工資,離職率只有行業平均水平的10%
????
零售業實際上是一個很古老的行業,甚至可以說它吸納了較為低端的就業人口。沃爾瑪這個全球最大的零售商,它的平均時薪是13美元上下,Costco是21美元,相當于比沃爾瑪多61.5%。
?
同時,Costco的這些店員80%都上了醫療保險,這也是非??膳碌臄祿?。普通員工這塊,工作一年以上離職率小于6%,而美國零售圈的離職率大約是55%!甚至你會發現,有的人是一家人一輩子都在Costco工作。
?
高管這部分,他們更多提拔于企業內部,比例達到86%,就像是你從剛大學畢業就來我家工作了,干了十幾年,你又很有領導能力,干得又非常好,大家都很喜歡你,我們來提拔你。因此這些高管的離職率是低于1%的。
大家知道,這幫高管如果離職一下,以美國那個玩法要賠多少錢、股價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
福布斯今年對全美擁有5000名雇員以上的企業做了一個員工滿意度調查。很意外地發現,第一名是Costco。這個圖我看了以后也很驚訝,它居然力壓谷歌,榮膺“2017全美最佳雇主”。
?
谷歌如何對待員工的,我們都有所耳聞;Costco的員工可能都是很一般的人,很一般的大學畢業的,但是Costco就對他們好,所以就會出現了Costco的評分居然比谷歌還高的情況。
?
這時候我要引用這一句話,Costco的創始人 Jim?Sinegal 在專訪中說過這樣一句話:?
?
我們一直以來的態度是,如果你招到好人,提供好工作、好的職業機會和好的薪資,那么好事就會降臨到你的企業。
?
什么叫“好事”?那就是,每位員工平均為Costco創造56萬美元的收入,約為沃爾瑪的3倍。
?
對“人”做一個總結:
?
從人的角度來看,零售是一個關于“人”的生意,任何商業都是。
?
①內部客戶:充分授權與尊重
?
一定要注意,“人”既有我們內部的人也有外部的人,不要光想我們的顧客是上帝,我們的員工也是上帝。因為永遠不是你這個CEO去面對你的顧客,而是你的員工去面對你的顧客。如果你的員工每天都是一幅無精打采的樣子,沒有人會光顧你這家公司的。
?
②外部顧客:打造付費會員體系
?
請大家注意,是叫付費的會員體系,不要再搞那種免費的會員體系了,不要以為你有一個微信就可以讓人家成為你的會員,人家可能加了就再也不用你了。這就是告訴我們,要從“眾人”到“每人”,打造新個體。
二、貨:為中產階級提供精準商品
人說完了就要說說貨,Costco的貨很有意思,我總結了一個成功的公式:
?
“極致供應鏈型”新零售+“新制造型”新零售=為中產階級提供生活解決方案
?
Costco賣貨的核心:我們是給中產階級提供生活解決方案的,你不知道買什么我告訴你。
?
1.Costco的貨品與策略
?
①從2017年財報上看,它有六大商品品類:
?
食品:包括干貨、包裝食品和雜貨;
生鮮:包括肉類、農產品、熟食店和面包店;
雜項:包括零食、糖果、酒精和非酒精飲料、清潔用品;
家電玩具:包括電器、電子產品、健康美容設備等;
服裝日用:包括服裝和日常用品;
其它服務:包括加油站、藥房等。
?
②商品數量與選品策略
?
Costco商品數量大約在3700到4000個SKU,這是什么概念呢?我知道有很多企業家并不是零售圈的,我給它們做個對比,方便大家理解。
?
7-Eleven一個便利店大概多少SKU?3000上下。Costco 3700的SKU比它多了20%。大家想一想,一個便利店在100平米內賣3000個SKU,而Costco在13000平米的一個店里賣3700個SKU,這就很有意思了。
?
這時你就會理解,Costco是玩大批量采購的,很明顯在7-Eleven便利店肯定是每一種商品擺幾個,Costco一定是擺很多箱、很多桶了。
?
我再給大家講講什么叫“大批量采購”,很多人理解不了,給大家列幾個數據:
?
Costco原來賣的橄欖油是意大利產的Tuscan,它并沒有說它進了多少貨,但是數據顯示,它一年的銷售量達到了全美該品牌銷售量的40%。這就叫大批量采購,這樣一來也就有了非常強大的壓價能力了。
?
③大批量采購品類冠軍,導致超低價格
????
兩個真實事件:
?
第一件事發生在2009年,某全球飲料巨頭的飲料在Costco售賣,Costco表示你的價格太高了,得降價。飲料巨頭一想,我是大佬我憑什么降價,不降。
結果結局很簡單,Costco把它下架了。下架了一個月之后飲料巨頭意識到不行,損失太大,算了吧我還是降價吧,于是一個月后又回來了。
?
第二件事跟某咖啡業巨頭有關,當年它把咖啡豆放在Costco售賣,Costco又表示你這東西賣貴了,要降價。然后咖啡業巨頭也說不行,不降。最后Costco又直接把它的咖啡豆給下架了,引發了一場“血案”。
?
咖啡業巨頭的創始人直接給Costco創始人Jim?Sinegal打了一個電話,說了兩句話:
?
第一句話,你以為你是誰?(Who?do you think you are?)
第二句話,你以為你是價格警察嗎?(Price?Police?)
?
這話說得很強硬,結果Jim?Sinegal老爺子回了一句,YES。
?
大批量采購就是這個結果,就是硬氣。
?
大家想一想,如果你只賣3700個SKU的話,那就會出現這樣一個情況,每個品類只會賣1到3種商品,這意味著你就必須要精選了,7-Eleven也是一樣的邏輯,必須精選。
從長尾商品到頭牌商品,Costco只要品類冠軍。這就會導致消費者買得也多,于是就出現了Costco存貨的周轉期是31天的恐怖情況,前面對比分析過的山姆會員店周轉期是42天。兩家都是頂尖的零售商,效率差了30%。
?
再說說品類冠軍,比如依云礦泉水在國內售價一小瓶10塊左右,論瓶賣,各位請注意Costco是論箱賣的,它知道依云一定是品類冠軍,因此我就要賣這個依云,而且它也知道,你作為中產階級你一年掙那么多錢了,你就該喝依云。這就是Costco的邏輯。
?
有機火腿雞胸肉在Costco的價格是10.89美元/20盎司,也就是11美元買1斤1兩的有機火雞雞胸肉,這個價格超級便宜。
?
它有多便宜呢?它的生鮮的價格僅僅是全食超市的42%。這是今年投行JP Morgan在10月份做出來的數據,Costco居然是人家價格的4折,而且品質還沒什么差別。
?
所以,這就解釋了為什么在2016年Costco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烤牛肉、葡萄酒、火雞肉的最大的零售商。大批量采購品類冠軍,就是會導致超低價格。
?
剛才說了半天都是吃的喝的,想沒想過一家零售商還會干什么?
?
對,Costco還賣車。有典型的好車也有一般的車,而且還有雪橇車、摩托車等等。
?
它賣得有多好呢?
?
④2015年,Costco成為美國Top2汽車銷售商
?
2011年Costco的汽車銷售量是25萬輛,結果僅僅過了五年時間,2016年賣到了49萬輛,翻了一番,復合年均增長率(CAGR)大概在14%左右。而且在2015年賣到46.5萬輛的時候,它就已經是美國第二大車商了。
?
但是,它不是專門賣車的,為什么它喜歡賣車呢?是因為它可以逼著這些車商降價,而且它跟車商協商,只要你降價,我能保證你在這里賣得特別好。
?
它能降到什么價呢?大家都知道,平時買車都是在4S店,在中國也是這樣,你要跟老板撕逼的,跟人家說要送我這個送我那個,最后你還讓人給算計了。而且在美國更慘的是你要跟人家談價格,但是很多人都不喜歡談價格的。
?
Costco看到了這個痛點,跟車商談,談完以后平均比別的地方節省1000美元左右。這就是Costco的水平,所以大家來Costco買車就可以理解了。
?
從這里我們就發現了,Costco是一家“極致供應鏈”型企業。
?
2.極致供應鏈
????
第一步:把別人的東西賣好。
?
①針對美國高端中產階級;(賣給誰)
②精選品類冠軍、頭牌商品;(賣什么)
③海量采購,獲得超低價。(壓低價)
?
這就是它的第一步,而且在這個步驟當中大家請注意,它的會員體系決定了每一位消費者都必須拿著卡才能進來,那就有會員數據了,這就能精準地知道每人都能買什么,那它就能調整所有商品了。
?
這就可以接著干第二步了:
?
根據別人的東西、消費者數據,搞出自己的東西,再把自己的東西賣好。這就叫新制造。
?
①自有品牌的好處:
?
A.?商品成本低,價格不高,消費者忠誠度高;
B.?壓價傳統品牌;
C.?逼迫傳統品牌改變。
?
逼迫傳統品牌改變,什么意思呢?
?
假如我是品牌商,每當Costco推出了一個跟我類似的品類,我這個品牌就要好好做一些公關、做一些宣傳,讓消費者還愿意來購買我的產品,不然我的消費量一旦下來了,Costco就不要我家的東西了。沒有人能丟掉Costco這樣一個大的進貨商,而這一切Costco一分錢都沒花。
?
②自有品牌驅動Costco成長
???
Costco報表中顯示,25%的銷售額(大概315億美元)來自于自有品牌。從商品加價角度看,自有品牌就有趣了。
?
雖說傳統品牌最高加價到14%,高了要得到高層批準,但是事實上加價到不了那么高,基本是8%到11%左右,而Costco一年的毛利是11.33%。
這不符合邏輯,剩下這些毛利是哪來的?就是這些自有品牌來的。因為它自有品牌基本可以加到14%到15%,而且加完之后價格還特別的低。
?
原來我跟很多人聊,聊到自有品牌大家就說了,那不就是山寨嗎?“要點臉,那是山寨啊?!?/span>
?
大家印象里,山寨就一定是最爛的商品對嗎?我們來看一個案例:
?
Kirkland 伏特加 VS 法國灰雁伏特加
?
法國灰雁伏特加質量是相當好的,Kirkland 伏特加出來以后,有媒體爆料說這兩種伏特加的是完全相同的水源,都是法國相同的一條河里的,而且用的都是100%的法國小麥。
?
結果法國灰雁和Costco承認了這個爆料,也就是說他們的原料幾乎是相同的。
?
酒類機構Under the Label 做了盲評,發現Costco的伏特加得分是88分,灰雁82分,所以可以特別保守地說Costco的伏特加品質絕對不亞于法國灰雁。可怕不是這個,而是在品質幾乎無差異的情況下,Costco伏特加的價格居然只有法國灰雁的一半!
?
這才叫“新制造”,生產的東西又好,價格不一定高。通過技術、數據以和對產業鏈的影響,創造出“新制造”,而不是直接山寨。
?
對“貨”做一個總結:
?
頭牌商品(少即是多)+“極致供應鏈”(多就是贏)
&
“極致供應鏈”(多就是贏)+“新制造”(“自有品牌”為王)
=
為中產階級提供生活解決方案
?
第一步,選頭牌商品,少就是多。
?
只賣頭牌商品。Costco的SKU大概是3700到4000,而沃爾瑪是14萬。14萬意味著什么?
?
你走進一家大型超市去買筷子,走到賣筷子的貨架那里去看,大概能有好幾十種,大小各異、顏色各異、廠家各異,反正除了“筷子”倆字是一樣的,其它沒有一個是一樣的。從20種挑一個和從2種中挑一個,這能是一回事嗎?
?
美國Top5的商學院,西北大學Kellogg商學院的研究顯示,如果我給你過多的選擇,就算你做出了選擇,你心里也不爽,你總會認為有更好的。反而是,我就給你一兩種選擇你能玩得更開心,這就是叫少就是多。
?
第二步,“極致供應鏈”,多就是贏。
?
我只要我確認了我買什么,我就狠狠地買,往死里買,我就壓你價。
?
第三步,“新制造”,把成本做好的同時,品質也能做好,這叫自有品牌為王。
?
Costco通過這兩點就成功地為中產階級提供了生活解決方案。
中產階級是有錢,那不代表他想亂花,我一個月到手5000美元的話,我當然也愿意買一點價格又公道,質量又好的產品,這個肯定是大家的一個目標。
???
三、場:精準服務、精準體驗
場總結兩點,叫“多樣化、精準的店內服務”,以及“多樣化的店內體驗”。
?
1.精準服務:圍繞中產階級需求,打造“店中店”
?
①六大“店中店”服務客戶:
?
食品店、照片打印店、驗光配鏡店、藥店、助聽器店和加油站。
?
這些店都很厲害,不可思議,但是這些正好都是中產的需求。
?
食品店:比如你轉了一天,累了想吃點什么,就在Costco里面吃吧。Costco食品店里有著名的大熱狗和免費續杯的芬達組合僅售1.5美元。
?
藥店:美國醫院一般不開藥,只開處方,然后病人拿著處方去藥店買藥。Costco的中產階級顧客基本也快40歲了,一般有兩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有6、7歲了。那么買藥也就成為一個訴求,于是Costco就開了藥店,甚至顧客還能在Costco藥店里接種疫苗,不可思議。
?
助聽器店:Costco顧客還有不少老人,多少有點耳背了,于是Costco他們做一個免費的聽力測試,有需要的話給他們推薦最好的、價格又公道的助聽器。
?
一小時照片店:你可以花4.99美元拍一張用于護照上的照片,可以花17.99美元把你的視頻導成DVD。反正你可以把東西交給我,你就去店里瞎逛去吧。一個小時你逛完之后東西也做好了,這樣多好。
這些店都精準滿足了中產階級對于服務的需求。這里,還有個在國內很少有人說的Costco服務,那就是你可以在Costco貸款。
?
②消費者甚至可以在Costco申請貸款
????
Costco告訴顧客,如果你手持金星卡,服務費大約是不超過650美元的,而如果你手持精英卡,你的服務費不超過350美元??赐赀@兩個數大家就明白了,最簡單的方法是我馬上把我的金星卡升成精英卡,花60塊錢可以省300塊錢,傻子才不省呢。
?
而且旁邊又給了一個數字更可怕,“如果你是我們的精英卡會員,在你的貸款旅程中你平均能節省7707美元”,那就很厲害了。花120美元節省7700美元,這個簡直慘無人道!
?
這些細節串起來想一想,其實很正常:Costco有了消費者數據,而且美國的信用還算完善,所以它就真的可以去做這種融資貸款。這里可以干三件事:
?
第一個叫買房你可以找我;
第二點叫再融資你可以找我;
第三點就是比較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這個叫新金融。
?
剛才說的都是服務,有了服務就要有體驗。???
?
2.精準體驗:好貨不貴
?
Costco的宗旨是好貨不貴,這就意味著有搶購潮。
?
①永遠“搶購”,永遠“黑五”
?
前些年,美國有一種牛仔褲特別時尚,風靡全國,去任何地方買都在50美元上下。
Costco一看賣得這么好,這不就是頭牌商品嗎,我也進貨。于是Costco大量地進貨,賣多少錢呢?29.99美元。然后Costco店就炸鍋了,大家都沖進去搶了。所以,對于Costco來說,想變成“黑五”是分分鐘的事,降個價就搞定了。
?
數據顯示,Costco每日的消費者大約是300萬人次,它在全球的店鋪是741家,在今年年底會達到746家,接近750家,300萬人次,一除,平均每天進店4000人。
這個數字聽起來好像還行,不是太高,但是大家別忘了,Costco的地理位置都是在郊區。郊區平均每天有4000人來,這個太厲害了。
?
②打造尋寶體驗,不懼亞馬遜威脅
?
Costco的商品分為兩類,叫75%和25%。75%是什么呢,Costco管他叫“Trigger”,就是像手槍里面的扳機一樣,這些商品就是常見的日用品,消費者一定會過來囤的。
?
同時,Costco也意識到了我光讓你囤貨那可不行,就又準備了25%的商品,叫寶藏型的商品,有很多高端貨。而且還告訴消費者這些產品一直在變,來晚可就沒了。
?
大家有沒有想過,當一個企業跟你說,我這個商品是寶藏,你來晚就沒了。你是不是應該相信他呢?
?
看數據就可以了。
我們剛才說了,Costco會員平均一年花1400美元,平均來一趟店里大概是136美元的消費,接近140美元。這也就意味著一個Costco的會員平均每年到店10次。
Costco的商品周轉率是31天,換句話說,商品每年在Costco周轉12圈,而會員每年來10圈,每次來的時候見到的肯定都是新貨。這些地方不需要什么大數據,只要大家好好看數據就能看明白。
?
當這些商品都在開始變的時候,Costco還有一個原則——很快賣光,絕不補貨。然后你就會發現,這商品都是精選的,你一看,想我到底買不買,這東西又這么好,又不貴,我今天不買明天肯定沒了,得了,拿起來就走。Costco會員進店136美元的平均消費就是這么來的。
?
“寶藏型”商品里有好多高端貨,比如它賣過Coach的高端包,賣過歐米茄的手表,還在賣5.43克拉的白金鉆石戒指、凈度VS1,顏色E,同參數的鉆戒正常價格在34萬到35萬美元之間,Costco賣22萬。好貨,Costco也賣出了相當令人心動的價格,所謂“好貨不貴”。
????
對“場”做一個總結:
?
從低頻到高頻:更多的店內服務,精準地解決中產階級的需求,再加上更多的店內體驗,最終就形成它的“場”,在電商時代不受亞馬遜影響的“場”。
?
美國愛用這個詞叫“Amazon-proof”,proof就是“防御”的意思,Costco是一個防亞馬遜的企業。
四、總結:Costco就干了三件事
今天分享了Costco做到了精準的人、貨、場:
?
①?從“人”的角度來講:
?
流量*轉化率*客單價*復購率 + X (付費會員體系)+ Y(內部員工賦能)?= Costco
?
X:會員體系賦能外部顧客。現在京東在推會員,亞馬遜在推什么?付費的會員體系,這個是未來的核心。
?
Y:內部激勵,賦能員工。
?
②?從“貨”的角度來講:
?
用極致的供應鏈做精選的頭牌商品、品類冠軍,最后,再實現自有品牌的“新制造”。
?
③從“場”的角度來講:
?
全場景、優服務以及好體驗。
?
這些加在一起就創造出了價值洼地:成本碾壓了,規模上去了,效率就提升了——31天商品可以周轉一圈。這個價值洼地就非??膳铝?,所以我們才說Costco是一個超級物種。
????
未來中國一定是中產階級的天下,而且我們也處在新經濟、新娛樂、新消費、新零售的新時代,一切都有一個“新”字,中產階級也是新。所以如果Costco學明白了,就知道如何服務中產階級的標桿了。
????
最后,記住,Costco就干了三件事:
?
從“眾人”到“每人”,打造了“新個體”;
從“長尾”到“頭牌”,打造了“新內容”;
從“低頻”到“高頻”,打造了“新連接”。
?
這些東西就可以創造出我們真正的價值洼地,成為超級物種。我的分享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 END??
微信對話框回復關鍵詞:"社群"
加入開店邦創業社群,你將獲得:
1、每周2一個高端開店項目
2、每周4群內加盟項目答疑
3、立即贈送包含“大娘水餃”、”麥多餡餅“、”紫燕百味雞“、”久久丫“等項目
在內的共15份加盟考察報告
正在找開店項目?猛戳下面圖片!?
更多項目推薦,點擊關鍵詞查看?
新加坡媽媽烤包?|?Justpop爆米花?|?好鄰居便利店
開心麗果?|?麥多餡餅?|?爐石披薩?|?八馬茶業
大腦地圖?|?貝萊優品?|?寶貝廚房?|?馬卡樂?
管家幫?|?錦江之星?|?紅日鮮花?|?寓米公寓?
?凱蘭帝?|?悅寶園?|?皇家雞排?|?絕味鴨脖?
?漢堡王?|?能力風暴機器人?|?奶牛家?
好享家?|?CHEERS齊飲葡萄酒?|?燕之坊
中視大風車?|?芝麻街英語?
臺北物語烘焙?|?新作の茶
每周2推薦1個高端開店項目,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