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成熟的人應該學會如何跟其他人相處,當你不被人喜歡的時候,你首先應該考慮的是為什么。
身體長高了,年齡增加了,那叫長大了。
懂得和別人相處,和自己相處,和整個世界相處,那叫成熟了。
長大的人未必成熟。真誠不是幼稚,沒有誰會喜歡一個長大而又不成熟的人。
用心觀察身邊,不夠成熟的人往往具備以下四個特點。
活在別人的話里
?國人有句俗話:誰人人前不說人,誰人背后沒人說。話是這么說,但真正能夠不在乎他人看法,活得灑脫的人,簡直是限量版的稀有動物。
有一個很古老的寓言故事相信大家都聽過。
父子倆去集市上,買了頭小毛驢牽著回家。
半路上遇到一個跛子。跛子笑得差點跳起來:“這兩個人真是傻,有驢子不騎竟然走路,腦子是被驢踢了嗎?”父親一聽,就讓兒子騎驢,自己牽著走。
半路上又遇到一個老頭兒。老頭兒氣得吹胡子瞪眼,把拐杖在地上敲得咚咚作響:“太不像話了!兒子騎著驢,讓父親牽著走,現在的年輕人都這么沒家教嗎?”父親只好讓兒子下來,自己騎上去。
又遇到一個抱小孩的母親。母親搖頭嘆息:“從來沒見過這么狠心的父親。自己騎驢,讓兒子跟著走。太自私了!”父親又把兒子拉上來,兩人共同騎著驢。
一位老太太看到了,喃喃自語說:“驢子那么小,卻要馱著兩個人。還真是狠得下心??!”
。。。
這是一個很老套的故事,但是每次重讀的時候就像照鏡子,反觀自己,生活中一大半的煩惱可能都是因為太在意別人的看法。
還是不夠成熟。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并不是真正關心你。他們議論你的生活,很可能就是因為閑得無聊,也有可能純粹是看不得你過得好。
更要明白的是,大部分人對你來說,也沒那么重要,他們對你的看法自然也不用太在乎。真正要做成一件事,很多時候靠的是信念。而讓你信念動搖的,往往是別人的看法。別人不會真正在乎你的夢想是否實現,你過得是否快樂。就算他們在乎,也未必真的懂得。
我們真正該在乎的是我們自己內心的感受,而不是別人的看法。
老子天下第一
如果說活在別人話里是失去了自己,那么總以為“老子天下第一”則是只有自己。
兩種極端,都是不成熟。
心里有所敬畏的人,比較謙卑。因為明白真的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生活中不乏自以為“老子天下第一”的人。那副自以為是的表情,活脫脫就是一本百科全書的封面,渾身散發著一種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優越感。
喜歡教訓別人,聽不得半句中肯的話,一副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所有人都是傻逼的樣子,也恰恰是這種不可一世的人,把自己活脫脫過成了一個又一個笑話。
?
再舉個例子,大學畢業的第二年,公司里來了一個關系戶,是名牌大學的研究生。入職的第一天,就迫不及待地把公司各個部門都痛批了一頓,搞得整個場面很是尷尬。
他被安排到銷售部門,入職不到兩周,所有的銷售員被他教訓了個遍:穿著不對,化妝不對,走路的姿勢不對,和客戶談話時的措辭、語氣不對,反正什么都不對。
這也就罷了。他還利用他專業的心理學知識,對客戶進行“壓力教育”,其實就是一種缺乏教養和禮貌,高高在上的說話方式。結果幾個重要的客戶被他統統得罪了個干凈。
老板礙于熟人介紹的面子,委婉地勸他要不要換份更適合自己的工作,并愿意幫忙介紹。結果他大放厥詞:“我也早就不想和一群傻逼一起共事了?!彼﹂T而去。入職只有兩周,卻在公司保持了兩年多的話題熱度。
?
俄國著名寓言作家克雷洛夫說:“蠢材妄自尊大,他自鳴得意的,正好是受人譏笑奚落的短處,而且往往把應該引為奇恥大辱的事,大吹大擂?!?/span>
說的正是這種人。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span>
別人在稱贊蘇格拉底時,他說:“我唯一知道的是自己的無知?!?/span>
真正有本事、成熟的人,首先知道自己并不完美和萬能。只有愚蠢幼稚的人才總以為“老子天下第一”。
夢想一夜暴富、不勞而獲
小時候有過很多夢想。看了武俠片,就找來一塊木板,削成一把劍,從背后插在褲腰里。一頭鉆進深山老林,專找各種深不見盡頭的山洞。期待遇見一個渾身臟兮兮,須發皆白的世外高人,傳我絕世武功,從此飛檐走壁,快意江湖。還曾幻想過擁有一個神奇的錢包,里面永遠有200塊錢,拿走了馬上又有200,既不減少,也不增多。
踏入社會幾年,漸漸就老實了。現實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不認真生活,連幻想的機會都會被剝奪。但也真有一直都只長個兒,不長心的“童心未泯”的人。
曾經一個合租的室友,一直對一夜暴富和不勞而獲抱有癡念,就如我兒時幻想做俠客一樣。他幾乎在三件事上耗費了自己所有的精力:抱怨、幻想和規劃人生。最常聽到他說的幾句話就是:
“我們領導真他媽是個傻逼”
“上天真他媽不公平”
“等他媽我彩票中個500萬”
“明天開始我要……”
?
三年不到的時間,他至少換了五份工作,每份工作都沒達到“干活少,掙錢多,離家近”的要求,每個領導都是那么傻逼,上天依然沒有開眼。他把吃飯之外幾乎所有的錢都買了彩票。
,窮人的思維有明顯的兩大特點:
第一,?總是幻想不勞而獲;
第二,?總是半途而廢。
幻想著一夜暴富的人,總是目光短淺。他們希望今天晚上睡覺,明天早上醒來,已經美人在懷,金銀滿屋,家庭幸福,事業有成。如果你告訴他們,有個機會就在眼前。他們立馬會問你三個問題:
“能掙錢嗎?”“容易嗎?”“快嗎?”
只有你告訴他:
“能掙錢!”“容易!”“快!”
他們才會高興地說:“好,我干!”
否則,他們就會繼續唉聲嘆氣,伸長了脖子期待被天上掉下的餡餅砸中。
?
看看,就是這么幼稚。然而現實總是很殘酷,幻想當不了飯吃。亞馬遜的創始人杰夫·貝佐斯問股神巴菲特:“你那套投資理論沒人抄襲嗎?”
巴菲特回答道:“沒人愿意慢慢變得富有?!?/span>
慢慢變富,很容易;一夜暴富,很難。
但很多人做著一夜暴富的夢,所以窮人總是那么多。
?
就算天上真的掉餡餅,也只有那些踏踏實實做事干活的人才能接得住。對只知道幻想的人,餡餅砸到頭上也只能被砸成腦殘。
對那些幼稚的人來說,飛來的橫財,也可能就是飛來的橫禍。因為他們壓根兒還沒學會如何與這個世界相處,何況是把握被天上掉餡餅砸中非一般的人生。
淪為情緒的奴隸
傳說清朝一代名臣林則徐年輕的時候脾氣火爆,屢教不改。在他還是一方縣官的時候,對不孝順父母的人特別痛恨,遇到相關的案件,總是壓制不住心中的怒火,從嚴從重辦理。
一天,?他正在衙門坐堂,兩個人押來一個被五花大綁,嘴里還塞著臭襪子的年輕人。兩人將年輕人扔在地上,告訴林則徐:“這小子對老娘不孝,動手打親媽。我們將他綁起來,他還破口大罵。請縣太爺主持公道?!?/span>林則徐一聽:“哎喲,我這火爆脾氣?!?/span>
不分青紅皂白,招呼衙役就是一頓板子招呼在年輕人的身上。直到被打得鮮血直流,趴在地上起不來,林則徐還覺得怒火難消。林則徐給押送不孝子來的兩個人各賞了一兩銀子。剛剛打發他們離開,一個老婆婆呼天搶地地撞進來。
她告訴林則徐,家里來了兩個頭牛的賊。牛被搶走了,兒子也被綁走了,下落不明。結果可想而知。林則徐賞賜的兩個人正是偷牛的賊,而老婆婆的兒子則被他打得正趴在地上直哼哼。
?
這件事成了街頭巷尾,大爺大媽們茶前飯后的談資。林則徐成了大家口中的一個笑話。后來,林則徐寫了“制怒”兩個字掛在自己的書房,時刻提醒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從此以后無論走到哪里都帶著這兩個字,比房產證還寶貝。?
情緒激動解決不了問題,一個人連自己的情緒都控制不了,更不用說控制其他。
著名心理學家羅巍教授說,一個人如果能夠管理好五件事,就能在這個世界上橫著走。
第一,?管理好情緒;
第二,?管理好身體;
第三,?管理好人際關系;
第四,?管理好時間;
第五,?管理好財務。
?
情緒管理放在第一位,只有管理好情緒,才能冷靜、理智地做其他幾件事,否則都只能免談。當然,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簡單寫兩個字是不行的,而是需要用心。
一要克制,遇事冷靜,多問己過,少責人非;
二要寬容,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推己及人;
三要坦誠,真實表達自己的想法,也留人解釋的空間和機會;
四要謙卑,放低姿態,不要先入為主,自然能夠少些沖突和尷尬。
?
惡語傷人六月寒。情緒失控之下,自己失態、丟了臉面;別人傷心,壞了關系;成事不足敗事有余,又傷害自己的身體。
一個成熟的人首先不是你有多大本事,而是能否控制自己的情緒??刂谱约旱那榫w,就是最大的本事。
一個成熟的人,不會沒有主見,活在別人的評價里;也不會狹隘到眼里只有自己。而是能意識到:“我是我,與眾不同,又極為平凡?!?/span>一個成熟的人從來知道耕耘與收獲之間的關系,也懂得控制自己情緒的重要。
不怨天,不尤人,也不妄自菲薄。
歡迎小伙伴在底部發表神評,與我們交流!
關注維鼎微購 ?精彩等你來閱
看完了點下這里再走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