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鳳街是一處老式市井,鵝卵石鋪路,路側排立著油鹽雜貨店、米鋪、柴炭行、醬坊還有茶館?!獜埡匏?/span>
丹鳳街,南起珠江路,北至北京東路。相傳明朝洪武年間,一只鳳凰落在這里,因此得名。一條路串起的同仁街、吉兆營、唱經樓、薛家巷、大石橋街、石婆婆巷等,每條東西走向的路,都有著生動的市井氣息。
白天的丹鳳街與其他街道并沒有什么不同,只有到了晚上,它才能活色生香起來。
丹鳳街,從天黑開始蘇醒
成排的梧桐樹,隔開了喧鬧的珠江路。賽格數碼廣場的夜晚,不再是屬于數碼愛好者的專屬地,而成了附近大爺大媽熱衷的舞場,與周邊的燈紅酒綠相比,這兒升騰著一股濃濃的人間煙火味。
整條街上,手機連鎖市場、越時空通信廣場、魚市街手機城、趣野戶外工廠店······幾乎都在20點鐘左右關門打烊了。缺少大型綜合性商城的丹鳳街,在夜幕降臨后,卻并不顯得靜默安詳。
夏夜,很多人會到廣場、街邊、巷子里坐一坐,打打牌,吹吹牛。你經常會遇到散步的熟人,打打招呼,拉拉家常,簡單而隨意,讓人舒坦!
南京最后一處大型夜市
不到丹鳳街夜市逛一逛,你很難體會到“領略人間銅臭氣,每朝一過唱經樓”的市井氣息。
20世紀90年代末,突如其來的國企下崗潮,砸碎了很多人的鐵飯碗。為了生計,一些愁腸百結的下崗職工在丹鳳街至學府路這一段擺起了地攤。
2002年左右的丹鳳街夜市進入了黃金時期,數百家攤位聚集在300多米的路段上,每到晚上,哪里都是人滿為患。
但在互聯網的沖擊下,生意越來越難做,很多攤主選擇了離開,這里沒有了當年的盛況。
如今的丹鳳街夜市只有100多米,從魚市街的人行道上,一直向北延伸到大石橋街,擁擠著上百家地攤。
在這里,你可以買到衣服、玩具、電風扇、鍋碗瓢盆、涼席······也可以紋身、打耳洞、手機貼膜等,沿街的各類小商品,應有盡有。
丹鳳街夜市,從下午四五點鐘就開始忙忙碌碌起來,不少攤主蹬著裝滿貨物的三輪車來到這里,每天忙到深夜十一點鐘,管理部門就會統一關閉電閘,繁雜的夜市就結束了。
攤位前,慘白刺眼的白熾燈光,投落在貨品上,逼仄的過道上,往來各式各樣的人,民工、學生、白領、社會青年、附近住戶······
很多路過的人,東瞧瞧西看看,也不是非得買上一件兩件,就是圖個熱鬧新鮮。
“襪子10元7雙”、“T恤清倉10一件”,“雪紡裙28元”,白熾燈下的商品大多明碼標價····即使這樣,討價還價聲,還是不絕于耳。
“買你一個大的,再送一個小的唄!”,“20塊錢,要不要!”軟磨硬泡到最后,特別是快到收攤的時候,很多老板都會松口:拿去拿去,不賺你一分錢,就當給你帶的,下次來多照顧生意。
丹鳳街上長大的孩子,小時候一定在書攤上淘過小人書,就算什么書也不買,光跟老板吹吹牛,也挺有意思的。
只是如今,絕大多數的書攤都消失了,只有丹鳳街和大石橋街的交叉口還開著一家。
老板是個樂呵呵的男人,愛和客人說笑。三十多年來,他一直都在附近賣書。
書攤上放著不少舊書,價格也公道。買本民國時期的圖書,你只要花上100多元。所以附近大學的師生,收藏愛好者經常來逛。跟老板混熟后,只要問一問最近有沒有新貨到,老板就心知肚明了。
書攤旁邊的氣槍攤,老板已經70多歲了,,除了刮風下雨,幾乎每天都來。附近的很多孩子都是玩著他家的氣槍長大的。
老板天天往氣球上打滑石粉,一雙手被腐濁得厲害。每次去打槍,他都會刻意不讓人看見手心,生怕嚇到小孩。
這里的價格比公園里面便宜多了,一槍一毛錢,起步價2元。有時候,給個1塊錢,老板也會讓你打上10槍過過癮。
在這里,每月交上100多元的管理費,就能擁有一處固定攤點。低廉的價格,讓不少攤主在這里一干就是十多年。
但也有很多“外來”的老板,之前在三牌樓、馬臺街、夫子廟等地擺攤,由于近年來南京幾乎所有的夜市都被取締了,不得不轉戰丹鳳街。
作為主城區最后的大型夜市,丹鳳街夜市的未來到底會變成什么樣子?誰都說不清?!斑@里存在一天,我們就干一天?!背闪撕芏鄶傊髯詈蟮男脑?。
南京人的深夜食堂
藏在丹鳳街街頭巷尾的深夜美食,沙縣、燒烤、海鮮館、麻辣燙、龍蝦、水果、火鍋······什么都有,不知慰藉了多少人的胃。
同仁街、吉兆營、唱經樓、薛家巷、大石橋街、石婆婆巷······這里每一條街巷里都是店面林立,燈火通明。
不足300米的吉兆營開了四五家水果店。但你會發現,其他幾家都是純賣水果,只有曉玲水果店既賣水果,還做快餐,老板早上賣早飯,深夜賣炒飯炒面。
他家一開就是很多年,破舊的門面十來個平米,門前常年被大大小小的車子遮擋住,第一次去很容易忽視掉。
一到深夜,他家就把幾副桌椅搬到路燈下的空地上,來吃飯的大多是附近熟人,坐下來點上一份炒飯,一頓宵夜這么打發了。
曉玲水果店斜對面就是大寶麻辣燙,雖然才開半年多,但在丹鳳街上很有名,很多人逛完夜市、下了晚班,都會來嘗一嘗大寶的手藝。
但南京很多地方都在盜用大寶麻辣燙的招牌,所以大寶特意在招牌上寫了”正宗“兩個字。
麻辣燙一般開到深夜12點左右,如果你去的時候,趕巧店面準備打烊,他們也不會拒絕你,還是會為你煮上一碗,耐心地等你吃完,有一種深夜食堂的溫暖!
城市果園是丹鳳街上開得最早的水果店,老板特別會做生意。顧客來買東西,老板總會搭搭訕,拉拉家常,每次結賬時,都會把零頭抹去。
即便他家價格稍貴,但很多人還是愿意來他家買東西,買地就是一個爽。
14年前,金陵飯店的點心師丁廚在唱經樓開了一家緹香閣粥,一碗蛋黃烤鴨粥,一份蒙古餡餅,拯救了無數疲憊的靈魂。丁廚退隱后,將店面托付給了伙計馬哥和李姐,至今都開得風風火火。
這家店一直營業到夜里12點,很多江寧、浦口的人開車過來,只為了吃一碗粥。如果有人連菜單都不看,直接要一份炒飯加個鹵蛋,一定是老客。
金潤發附近的金陵復興園是南京的一家老字號,木質的樓梯,精美的吊燈,復古的桌椅,都透露著這家百年老店古色古香的韻味。
每天早上6點開門,晚上8點半打烊。附近的居民,上班下班經常會帶幾個包子、燒賣回去,一天的伙食,就都交給了這里。
作為曾經最火爆的龍蝦一條街,丹鳳街有著很多關于龍蝦店的故事,至今讓人侃侃而談。
“丹鳳龍蝦”是很多南京人第一次吃龍蝦的地方,他家的龍蝦大而且非常新鮮,做得很干凈,連腮都去掉了,味道很好,蝦肉吃到嘴里,很有彈性!
雖然“龍妹龍蝦”的服務員,總愛擺著一張臭臉,對人愛答不理的??赡暇┤藚s偏偏喜歡往上湊,即便后來龍蝦賣到5元一只,依然讓南京人為之瘋狂。
如今“丹鳳龍蝦”、“龍妹龍蝦”早已消失,但是人們只要一提到丹鳳街,總會懷念起那濃稠偏甜、鮮香不絕的味道。
煙霧繚繞的美食店前,經營了一天的老板,大多會坐在店面門口椅子上休息,一邊聊聊天,打打牌,一邊看著的萬家燈火,直至夜深人靜,食客散去。
街角的金潤發開了很多年,附近的居民沒事就愛來逛一逛。夏天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趿著涼拖,穿著大褲衩上這兒來買買東西,蹭蹭空調。這里已經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
曾經的金潤發也是仙林大學城的很多學生最愛來的地方。學生們幾乎每周都會乘著70路公交,一路顛顛簸簸的坐到丹鳳街底站,上這兒來大宗購物。
如今2號線地鐵開通了,“進城”方便了。但很多人的心里,那一段關于大潤發和70路的記憶永遠都存在。
在燈紅酒綠的南京城里,丹鳳街的夜晚是市井的。這座城市艷光四射的靈魂,藏在這條街的每一個角落里。
文章轉載于南京全接觸(ID:njqjc025)
未經允許,禁止二次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