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浦特產文化篇
湯浦鎮境內會稽山余脈突兀蜿蜒,小舜江干支流曲折流淌。山多水眾,土壤肥沃;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吧h线B村,筠簧垂列”,是竹筍茶葉的重要產地。湯浦很早就是小舜江畔最大集市,商賈云集。香干,茴香豆等食品素負盛名。
大家都知道上虞長塘盛產毛竹,可曾知道,湯浦也將竹類的作用發揮的淋漓盡致。
湯浦境內盛產竹類,歷史上曾是箭桿、竹紙的主要產地。栽培的有毛竹、早竹,而野生的則有箭竹、油竹等。毛竹資源的豐富,造就了筍產品的繁榮。
毛竹一年四季可以采掘竹筍:春筍俗稱毛筍,數量最多;冬筍俗稱團筍,被譽為“金玉白玉,蔬中一絕“;夏秋兩季,除了特備干旱的時日外,都可以挖到鞭筍。早筍、冬筍、筍鞭都味甘鮮美,堪稱山珍。因為毛竹經濟價值高,山區種植尤為普遍。如嶺下、托潭、大塢、下越、官楊村(今在湯浦水庫庫區),達郭、霞越、鶴湖、蔣村等村為高。
外形與早竹相似,筍產量較高。20世紀80年代在冬季是沒有雷筍的。20世紀90年代后,采取雷竹園礱康覆蓋技術后,冬季也能挖雷筍了?,F在湯浦有雷竹園近萬畝,,有雷筍”湯浦“牌商標和綠色無公害食品稱號。
所產筍有特殊的苦澀味,不能單獨制作美食,但與霉干菜同煮之后,卻有別般滋味。?
春來抽筍。有詩云: ”竹箭黃牙欲老時,杏梁日暖燕初歸。他林尚聳千竹竿,此筍先抽一握肥?!霸绻S的滋味美過毛筍,十分受人喜愛。
除苦竹所產筍不能食用外,其余都可食用,因此,上深山野林采筍也就成了湯浦人的一種樂趣。
竹筍鮮美,可單獨作為主料。油門筍是湯浦一帶飯店的經典名菜。
湯浦鎮原來有4、5家茶食店,制作并經銷糕點和果脯等食品。湯浦茶食花色繁多,質量上乘,頗富盛名。產品有糕、餅、片等。糕點類包括雞蛋糕、綠豆糕、桔紅糕、條頭糕、大印糕、香糕等。
在春節期間,人們會推出十二生肖面塑,惟妙惟肖。
清明節前后艾葉放青,店里就銷售艾餃,并售出蟹殼燒餅,祭祖或給路人結緣用。
立夏,大家油炸蘭花豆。
七夕前后有油炸面食巧果、巧片,因為七夕又稱乞巧節。
八月初三供應祭灶用的饅頭。中秋節銷售蘇師月餅,大小不一,用有精美圖案的硬紙包裝,饋贈親友。
九月初九供應重陽糕,在調頭糕的正面嵌上栗子肉和桂花等時令食品。
?湯浦的茶食店品種齊全,應有盡有。其中老協豐的茶食店名氣最大。另外,許源盛的香糕也很出名,據說他們磨米粉的石墨特別好,因此做出來的香糕香酥適口。
?湯浦的桃酥曾因色香味俱全被紹興供銷社評為最佳產品之一,如今,時代的變更,人們口味的變化加上制作技藝上的斷層,人們已經不像以前那么熱衷這些本土的食物了。
不要以為茴香豆是孔乙己的專屬哦,湯浦曾經也有人是專門做茴香豆的。此人是王阿紀的妻子,大家都喜歡叫她”紀嫲嫲“。她家住在橫街弄,設攤于橫街弄口。她煮的茴香豆,表皮起皺而豆肉保持干時大小,咀嚼起來熟而不糊,韌而不硬,咸里透鮮。
紀嫲嫲的茴香豆,一部分批發給集鎮上幾家酒醬店,作為飲酒顧客的”下酒胚“。多數自售,她銷售也很有特色,除論斤兩賣之外,還會通過游樂方式銷售。
會有個圓盤,當圓盤轉動時,玩者伺機將手柄按下,當圓盤上的鐵針打中紅線,所得茴香豆的數量就會多余買的數量。當然,幾率是很小的。但因為這個游戲有趣味性,總有一些孩子會用零花錢玩幾下。
攤頭雖不能稱為人頭攢動,但也算的上熱鬧。也挺可惜的吧,紀嫲嫲的子女沒有繼承她的手藝,湯浦頗具風味的茴香豆也就不再有了。
攤頭雖不能稱為人頭攢動,但也算的上熱鬧。也挺可惜的吧,紀嫲嫲的子女沒有繼承她的手藝,湯浦頗具風味的茴香豆也就不再有了。
很多小時候的的零食,現在都漸漸淡出了視線。有時候,真的覺得五花八門的零食,也換不回那時候的味道了。。。
一地的民風,一地的民情,一地的興衰。寫這篇文章,其實就是想更真實地細節化地全視角地記錄湯浦的點點滴滴,特別是想還原再現我們當年生活的悲喜情懷。相信能從頭到尾看完它的朋友才是真正對湯浦特產文化有感情的朋友,希望能引起你的共鳴,勾起一絲兒時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