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無論是傳統企業還是IT企業,所有人都困在各自的數據孤島上。美國、歐洲、中國…全球企業都在斥巨資自購服務器,設立數據中心,部署自己的IT系統。
可隨著業務的快速擴張,服務器增配速度開始追不上用戶的激增,業務的季度性波動也嚴重影響著設備的利用率。瀕臨崩潰的IT系統成了懸在企業發展勢頭上的虎頭鍘。
正如雷·庫茲韋爾在《奇點臨近》中所說的:傳統IT正在走向資源化,即未來計算可以像水、電一樣被資源化。面對困境,一種可行的思路是共享服務器、按需取用計算資源,而它的第一步就是云計算。
云計算是推動信息技術能力實現按需供給、提高信息化建設利用水平的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它能為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發展提供重要基礎支撐,賦能傳統企業變革升級,幫助企業聚焦核心業務,更快適應變化多端的市場競爭。
在這個“數據為王”的年代,企業在運營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海量數據。為了降低IT管理的復雜性,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釋放數據中蘊藏的巨大價值,企業也需要借助云計算這一工具,有效驅動業務及流程創新,形成自身差異化競爭優勢。
2014年下半年,美國中央情報局成為亞馬遜AWS的客戶,震驚了全球的傳統IT巨頭們。這標志著云計算不再是為小公司服務的邊緣市場,它開始成為越來越多大公司大機構的選擇。
2015年,云計算在中國也達到臨界點。從金融、制造,到政務、零售,關鍵行業的大中型企業紛紛開始試水云服務。根據iiMediaResearch的《2018年中國云計算行業發展報告》,2015年中國云計算的產業規模已達1500億元,預計2019年將達4300 億元。
巨大市場催生了激烈競爭。在國內,阿里巴巴、騰訊、華為等大型公司紛紛上線云服務;在國外,亞馬遜、微軟等云服務巨頭也把中國作為維持高速增長、擴展國際市場占有率的戰略要地。
雖然和全球云計算市場相比,中國目前的云計算市場整體規模其實還有3-5年的落后差距,但落后是暫時的,中國云計算市場正處在高速增長階段。未來,中國將進一步推動企業利用云計算加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中國云計算的發展之路,前景可期。
云計算服務在國內外的興起有一定的必然性,它是企業生存、業務發展高壓下的產物。
第一個故事
2005年,為支撐電商平臺促銷期間的高峰,亞馬遜購置了大量昂貴設備對平臺進行擴容??纱黉N過后,機器吃灰、資源閑置,這些計算資源在非峰值時期成了浪費,企業經濟效益大大降低。
對于當時的亞馬遜,一方面,公司尚未實現盈利,投入巨資購買的IT資源卻在全年過半時間中都處于閑置狀態,這勢必會導致資金上的壓力;另一方面,眼下這些資源并不能一勞永逸地支撐“黑五”期間的龐大計算,面對未來的增長,如何更有效地配置一套既具足夠擴展性,又可持續上線的基礎系統,成了亞馬遜業務發展的技術瓶頸。
為了處理這些冗余資源,亞馬遜開始出售多余算力,把自己打造成云計算平臺,取名AWS(Amazon Web Services)。2015年,亞馬遜曾預測AWS有朝一日將在營收上超過公司核心業務——電子商務,成為新的支柱。而就在三年后,2018年第一季度,AWS的營業利潤已經高達14億美元,占亞馬遜這一季度總利潤的73%。
正是這一“無心”之舉,一不小心點燃了全球的公有云市場。
第二個故事
2007年,同樣是電商巨頭,同樣是在技術上遭遇困境。阿里巴巴,一邊是B2B業務如日中天,淘寶、支付寶井噴式增長;一邊是IT投入越來越大,每年付給IBM、Oracle、EMC及戴爾等廠商的硬件費和維護費高達幾千萬美元。辛辛苦苦一整年,收成卻被別人瓜分了,更要命的是,阿里的業務增速就快觸及這些老牌IT巨頭的處理極限了。
不破不立,不塞不流。兩年后,王堅主導成立了阿里云,他把IT資源類比工業時代的電,認為這個平臺將承載支撐阿里巴巴未來的重要基礎設施。但在當時,很多大佬并不看好云計算。李彥宏說,云計算是新瓶裝舊酒;馬化騰認為,云計算將變成水電一樣的基礎設施,但實現至少還要幾百年,現在為時過早;只有馬云斬釘截鐵地說:“如果我們不做云計算,將來會死掉?!笔聦嵶C明,他們賭對了。
2012年“雙十一”,阿里的日交易額是191億元,到六年后的2018年,這個數字已經變成2135億元。去年,阿里云在“雙十一”期間的實時計算處理能力高達17.18億條/秒,阿里云新增調用的彈性計算能力累計超過1000萬核,相當于10座大型數據中心,創造了脈沖計算的新紀錄。
如果不能合理做到利用,這些資源在非峰值期將形成巨大浪費,但好在有阿里云。2011年7月,馬云認為時機已經成熟,阿里云開始對外售賣云服務,用云計算的兩大核心——海量存儲和海量計算——為中小企業提供信息化服務。
隨著阿里云的不斷壯大,云計算在國內也開始蓬勃發展。
云服務市場有高技術、高投入、回報周期較長的特點,它本身也是重要的基礎設施。根據Gartner的數據,到2025年,80%(目前為10%)的企業會關掉自己的傳統數據中心,轉向云服務提供商??梢哉f,拿下云服務就相當于拿下了進入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的門票。
據調研機構Canalys數據,2018年,全球云計算市場規模已經突破800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46.5%;而這個數字在2020年有望超過1550億美元。但為了支撐全球各地搭建數據中心的新建和運轉,云服務提供商每年付出的成本也高達100億美元。鑒于這樣持續、龐大的資金技術注入,能夠覬覦這塊蛋糕的,只有為數不多的頭部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