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觀點??
要更換平安的靈魂人物,不是動動嘴就能辦的事兒,要走董事會甚至股東大會的法定流程。
今年一季度保險業整體業務增速下滑,是因為去年一季度的分紅險賣得太火,基期數額太大。喜歡保險的投資者們,可以在5月份再看各保險公司4月的增長數據,絕對出乎預料。
按照新修訂的會計規則,資本市場不好,平安的凈利潤就會比往常的要少;但如果資本市場好了,平安的凈利潤就會比往常更多。這就是一個硬幣的兩面。
平安昨天放量下跌,最大跌幅7.5%,成交額157億。
下跌原因估計兩個:一個是傳言董事長更換;一個是業績不及預期。
一、傳言可信嗎?
第一個事件大概是這樣:平安董事會召開之際,傳出一份內部文件,聲稱將更換黨委書記和董事長,并貼出了新任董事長履歷。
終于輪到平安了,估計關心陰謀論的投資者都這么想。那個“治國集團”出事兒了,那個“昨天系”也出事兒了,平安是最大的大金控,果然也要出事兒。傳言在中國,往往是事實的預言,因此爭相奪路下車。
作為一家2004年香港上市、2007年大陸上市的巨型公眾公司,平安純市場化的競爭力一直是行業翹楚,創新能力更是備受認可。別的金控出事兒了,恰恰是因為他們不透明,是因為背后的東西太黑暗,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的金控都要出什么事兒,復星集團不就好好的。
好的投資者,不但要看得見那些看得見的邏輯,還要看得見那些看不見的邏輯。
要更換平安的靈魂人物,不是動動嘴就能辦的事兒,要走董事會甚至股東大會的法定流程。
平安董事會原任董事17人,但根據昨晚公告的股東會資料,董事會換屆后將壓縮至15人。其中執行董事6人均為平安高管,保持不變;獨立董事從6人減至5人,去掉了斯蒂芬·邁爾,原匯豐控股的獨立審計委員;非執行董事從5人縮減至4人,去掉了原來集團的工會副主席,深圳市國資的董事做了更換。
馬董事長還在新任董事的提名中,要想更換,需要在新的股東大會上把他選下來。
平安目前的最大股東是JP摩根,持股5.34%。其次是深圳國資,持股5.27%。平安股權高度分散,基本是委托馬董事長獨任管理,公司業績也頗為理想。只要馬董事長自己不辭任董事,股東大會還能選誰?馬董事長重新當選了董事,除了他,誰還是董事們心中更理想的董事長?
只剩下一種可能,就是馬董事長因違法而無法繼續履行職責。相信平安會出事兒的人,都有這種預感。但這種情況下的傳言,往往應該是董事長被帶走協助調查、被邊控、無法聯系或者滯留海外,平安沒有發生這樣的所謂傳言前兆。這不,昨天下午,,簽署了一份關于智慧安防的戰略合作協議,估計第一項合作,就是抓住那個傳言者。
任何傳言在中國,都有某種可能性。所以這就更需要中國的投資者,具備某種投資之外的分析能力,要求實在是太高。??
二、平安的一季報很差嗎?
平安一季報有兩點令投資者不安。一是業務拓展增速下降,其中首年保費(FYP)同比增速下降了16.6%,新業務價值(NBV)同比增速下降了7.5%;二是收入利潤增長雙下降,收入增長16.8%,歸母利潤增長11.5%,遠低于2017年的水平。
市場因此認為平安的業績不及預期。韭菜們看的是利潤增長下來了,專業人士認為平安的業務增長不好了。
事實上,我們需要搞清楚兩個問題。
首先,業務增長下來了嗎?
平安業務增長率下降的實質是:根據2015年5月下發的《保監人身險(2017)134號》文,各大保險公司的開門紅產品,如用來規避薪資稅的年金險,如即收即退的分紅險等等,不讓賣了。一句話,。
今年一季度保險業整體業務增速下滑,是因為去年一季度的分紅險賣得太火,基期數額太大。,今年1-2月,整個行業保費收入都是負增長。
▲(阿甘金融研究院整理)
如果我們看幾家上市的大型險企,人壽的保費收入下降1%,新華增長6%,太保增長19.2%,平安增長19.8%。大家的增速都在下滑,因為基期的數額太大。
▲(阿甘金融研究院整理)
同樣,各家險企的NBV增長,也都明顯低于去年一季度。人壽的增長率下降了35%,新華的增長率下降了50%,平安下降了17%。整個行業都受到了134號文的影響。
再說一遍,重要的話僅需再重復一遍:一季度增長率下降是因為基期太大,二季度這些險企會恢復高增長。為什么?因為去年二季度開始,保險公司賣的分紅險普遍減少,基期數據下來了。
▲(阿甘金融研究院整理)
上表是平安2017年保費增長與行業增長率的比較。2014年4月,也就是134號文出臺前的一個月,整個行業增速下滑了3%,到了6月、7月,整個行業增速基本為零。而平安在這個期間,與行業的增速差,明顯擴大。
今年二季度,在剔除了基期影響后,保險行業會恢復數據上的高增長。換句話說,今年各保險公司2018年的業務增長率,只會比一季度高,不會比一季度更低。
喜歡保險的投資者們,可以在5月份再看各保險公司4月的增長數據,絕對出乎預料。而今年增速最高的公司,恰是去年受134號文影響最大、增速最慢的公司,如新華保險,中國人壽。
其次,平安的增速為什么下來?
2017年3月,財政部下發了四項關于金融工具確認的會計準則,要求境內外同時上市的企業,自2018年1月1日起執行。
對于保險企業,影響最大的是其權益類資產的收益確認。原來可以隱藏在“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用于調節利潤的收益或虧損,如今要體現在損益表中。會計上的東西,很復雜。咱們以平安為例,列表如下:
▲(阿甘金融研究院整理)
在平安的資產負債表中,可以用于調節利潤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總值7751億元沒有了。需要計入當期利潤的資產,卻增加了5594億。
今年一季度,資本市場表現不好,這些被調入的以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對利潤的貢獻當然就是負的。對平安的利潤影響有多大呢?
▲(阿甘金融研究院整理)
對,調減了平安一季度利潤48億元,相當于一季度歸母凈利潤的19%,所以凈利潤增長只有12%。
如果按照修訂前會計規則的話,平安的歸母凈利潤應該是305億,增長32%。
按照新修訂的規則,資本市場不好,平安的凈利潤就會比往常的要少;但如果資本市場好了,平安的凈利潤就會比往常更多。這就是一個硬幣的兩面。
理解了平安背后的邏輯,餡餅還是陷阱,恐慌還是堅持,投資者自己應有判斷。
反正昨天老拙在“雪球”上新設了一個虛擬組合,80%的倉位,買進平安。
原文鏈接:https://www.aganjinrong.com/post/625
---End---
作者:老拙,白俄羅斯大學法學碩士、北大國際工商管理碩士、北大在讀金融學博士,擁有多重專業背景和超過20年從業經驗的資本市場老炮兒。原文發布于阿甘社區。
【延伸閱讀】
點擊關鍵詞查看相應文章
研報?|?股權入門?|?估值?|?質押?|?定增?|?盡調?
醫藥?|?國電南瑞?|?中科招商?|?九鼎?|?云鋒基金?|?泰合
利率?|?劉鶴?|?鄭永年?|?新三板?|?比特幣?|?集合競價
臺灣經濟?|?公積金?|?投研工具
區塊鏈?|?FA?|?人工智能?|?新金融?|?教育?|?鋰電設備?
機器人?|?醫療美容?|?VR?|?光音網絡
基因檢測?|?數字人?|?新能源汽車?|?化學發光
菲鵬生物?|?趣店?|?掌趣科技?|?小紅書?|?華興
海泰新光?|?滴滴?|?藍獅子?|?小田冷鏈
湘村股份?|?紅黃藍?|?新浪微博?|?樂視?|?諸葛天下
藍色未來?|?星立方?|?好看傳媒?|?龐森商業
中磁視訊?|?九星娛樂?|?點擊網絡
華韓整形?|?華訊投資?|?學海文化?|?麥克韋爾
眾誠保險?|?大漢三通?|?傲基電商
巴菲特?|?《原則》|?查理·芒格?|?李佛摩爾?|?蒂勒森?
陳峰?|?凱恩斯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使用專業投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