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到,蠶花鬧。4月1日,2018第四屆桐鄉市“清明軋蠶花”民俗會在河山鎮八泉村蠶俗分館舉行,本次活動由桐鄉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河山鎮人民政府主辦,桐鄉市非遺保護中心、桐鄉市文化館、河山鎮文體站、大麻鎮文體站、開發區(高橋街道)文體站、洲泉鎮文體站、桐鄉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河山鎮八泉村村委會承辦,梧桐街道文體站、鳳鳴街道文體站、濮院鎮文體站、屠甸鎮文體站、崇福鎮文體站、石門鎮文體站、烏鎮鎮文體站協辦。
上午九時,民俗會準時開始,蠶神祭、民俗巡游、民俗展演、“舌尖上的清明”非遺美食展示、第四屆甜麥塌餅傳統技藝制作大賽、蠶俗競技、“放鷂子”體驗等活動在現場工作人員的安排下有序展開。從十里八鄉趕來“軋蠶花”的市民們早早地就把廣場圍得里三層外三層,長龍般的車隊更是排出了數里之外,場面十分壯觀。
“清明一過谷雨來,谷雨兩邊要看蠶”,蠶農在清明節軋蠶花,就是為了向蠶神祈求“蠶花廿四分”。民俗會便是以蠶神祭開場,在八泉村鄉賢的主持下,獻三牲、誦祭文、上高香、行祭禮,以祈求風調雨順、蠶花茂盛。
祭祀儀式過后,隨著聲聲鑼鼓響起,一支支由河山鎮、大麻鎮選送的具有桐鄉特色的民間表演隊伍,簇擁著象征美好的“蠶花仙子”巡游船,沿著廣場外的道路巡游,行走在隊伍前列的“蠶花姑娘”們將手中花籃里的喜果撒向兩旁的市民,為大家送去風調雨順、幸福美滿的祝愿。老人家們緊緊地握著手中的喜果,開心地說到“蠶花娘娘的糖,吃了蠶花廿四分的”。
熱熱鬧鬧的清明軋蠶花,自然少不了內容豐富、精彩紛呈的各類民俗展演。彩衣濃妝齊上陣,特色表演現民俗。河山鎮的高蹺、蕩湖船、蚌舞,大麻鎮的大纛旗、舞方天戟、舞大刀、馬燈、抬閣、千秋,高橋街道的舞龍、舞獅,各支隊伍輪番上臺表演,贏得觀眾陣陣掌聲和喝彩聲。其中最受市民歡迎的,要數千秋和抬閣兩個項目了,小朋友們身著戲服,抹著油彩,坐在千秋、抬閣上,雙手合十,念念有詞,讓人忍俊不禁。
“這樣的活動既是‘求神’又是娛己?!笔蟹沁z保護中心主任褚紅斌說,這個民俗是人們在千百年的勞動、生活中形成的,深得民心。在以含山為中心的區域里,清明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它代表著農閑的結束,一年農忙的開始。
芽麥塌餅是桐鄉人清明時節家家戶戶都要做的一道美食,一為祭祀祖先,二來送與親友。芽麥塌餅傳統技藝制作大賽是“清明軋蠶花”的經典項目。揉搓粉團,做餅下鍋,芽麥塌餅的香氣伴著油鍋的蒸汽,彌漫在空氣中,引得不少市民圍攏過來等待嘗鮮?!白鲅葵溗炞詈檬怯妹蘧€頭草?!弊鲅葵溗灥膸煾禈泛呛堑卣f,為了做出大家記憶中的清明味,她花了不少時間專門托人去買。一個個新鮮出爐的芽麥塌餅一拿出來,就被守候在一旁的游客們搶光了。
芽麥和青草的甜香彌漫在空氣里,不禁讓置身其間的人們生出一種超越時空、追尋鄉愁的情感?!昂贸?,就是這個味道?!笔忻裆驄蓭е?8個月大的女兒趕來湊熱鬧。她說,就想讓女兒嘗嘗她小時候最喜歡的味道。
除了芽麥塌餅,廣場外的路上,全市11個鎮(街道)選送的非遺美食項目前也是人山人海。桔紅糕、糖畫、油墩、海棠糕等美食讓人流連忘返。老師傅們現場制作桔紅糕,看得市民無不贊嘆,原來“童年的味道”是這么做出來的。而對于小朋友們來說,惟妙惟肖的糖畫自然是最好玩的,手中舉著糖畫,他們這才心滿意足地跟著爸媽“轉戰”其他的活動場地。
下午一時,八泉村蠶俗館外,“扎蠶花”、“背蠶娘”、“洗蠶匾”、“養蠶寶”、“挑豐繭”等五個蠶俗競技項目陸續開啟,市民們積極參與,體驗養蠶的辛苦和樂趣,親身感受蠶桑文化的內涵。
豐富的非遺文化植根于豐厚的生活滋養。褚紅斌主任說,通過舉辦這樣的民俗文化活動,形成桐鄉人獨有的清明記憶,可以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桐鄉的鄉村文化。而優秀的鄉村文化是鄉村振興的靈魂,通過民俗活動進一步促進鄉村文化的繁榮興盛,將進一步激發“我自愛桐鄉”的情懷,為打造“風雅桐鄉”提供巨大精神動力。
(文中部分圖片由陳為民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