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理財、保健品和電信詐騙,被認為是老年人會面臨的三大最常見的受騙形式,前段時間,一名60歲老人在海邊自殺,留下的遺囑中就稱被保健品“坑慘”了。上周結束的央視“3·15”晚會也曝光了食品營銷欺詐亂象。
? ? 、權威證明、免費試用、宣稱療效”等非法宣傳營銷“陷阱”,可為什么國產的保健品總是會跟虛假營銷和騙人把戲扯上關系呢?
保健品注定要騙人
? ? 2015年起實施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保健食品》中對保健食品的定義是:聲稱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并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 ? 從定義中可以看出,保健品最終的劃分范圍仍然是食品。從該標準可以了解到,保健品的生產要求與食品行業標準一致,不同的是,,或者資格證書。
? ? 因此,在審查上,保健品需要做的只是跟食品一樣進行色澤、氣味、理化指標、污染物等指標的審查,但在宣傳上,保健品卻可以進行功能性宣傳。從2003年起實施的《保健食品檢驗與評價技術規范》就詳細列出了二十多種保健品功能及實驗判定方法。
? ? 雖然僅僅是聲稱“具有功能”,但“輔助降血脂功能”、“輔助降血糖功能”等卻給人以“療效”的誤導,這成了中國保健品宣傳中最常見的套路。
? ? 盡管在2016年2月出臺的《保健食品注冊審評審批工作細則》中規定,證明食品的保健功能,需要進行專家的評審。但專家的評審只是通過提交上的材料進行理論分析,《保健食品管理辦法》所要求的保健食品認證需要“經必要的動物和/或人群功能試驗,證明其具有明確、穩定的保健作用”則由第三方機構給出。
? ? 保健品到底有多少保健功能,國家機構不必進行相關的驗證,就看保健品公司自己能夠把它們的效用“證明”得多么完美了。
保健品的錢都拿來打廣告了
? ?同樣是維生素C,在藥店里買可能只要幾塊錢一盒,而在保健品的專賣店則有可能買到三四百元一盒,保健品的價格之高幾乎是公認的事實。盡管保健品的廠商在宣傳時會表明自己使用了更高級的原料和工藝技術,但從生物學的角度上看,相同的有效成分使得它們對人體的影響幾乎沒什么差別。
? ? 但是這仍然抵不住廠商自己對保健品功能的定義和吹捧。比如將松果體和褪黑素偷換概念成“腦XX體”和“腦X金”,或將某種草炒到上千元一克,直到被從“保健品”行業中除名。這些概念的炒作無疑為保健品的價格飆高添了一把火。
? ? ?2017年3月9日,成都一老人投資保健品等項目被騙百余萬。/視覺中國
? ?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國內的保健品幾乎都是從廣告起家,而非從產品起家。許多國內成功的保健品入市初期都將廣告投入設定在30%-60%之間。
? ? 從公司規模上看,國內保健食品企業普遍投資小,過1億元投資的企業只占1.45%,500萬元到1億元的占38%,100萬元的占41.89%,小于10萬元的作坊就有12.6%。資金實力不足,絕大多數企業創新高科技產品乏力,加上高額的廣告費用,使得國內保健品企業只能生產低水平的重復產品,而企業競爭就是靠打廣告戰和高密度鋪銷售網點。
? ? 而資料顯示,保健品的成本只占零售價格的10%左右,2009年,沈陽市對隨機抽取監測到的保健食品進行廣告調研發現,保健食品市場普遍存在價格虛高情況,代理價6元的保健食品,零售價竟然是98元,銷售利潤高達15倍有余。另外,這些廣告幾乎全部以藥品名義進行宣傳,而保健品假以藥品名義進行銷售的大約為其總量的50%。
? ? 2016年5月26日,西安,80歲老太非要買保健品,三個女兒圍堵。/視覺中國
? ? 高的廣告投入和低水平的產品,使得保健品一直處于價格和功用不想稱的情況下,這可能也是保健品在推銷時必須夸大其功能的原因——為了更好地匹配這一價格。這樣的價格也為保健品公司本身帶來了巨額利潤,比如一些保健品公司的凈利潤一直都在40%以上。
營銷方式說白了就是坑蒙拐騙
? ? 盡管價格常年處于虛高的水平,但是保健品的銷售額卻也在不斷增加。而中國的人均保健品消費額仍然遠低于日美等發達國家,這說明在保健品市場上,中國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 ? 但與其他國家開始拓展更多種的營銷方式不同,中國的保健品營銷模式仍然以直銷為主,近幾年來快速發展的電子商務對保健品行業的影響至今沒有顯現。
? ? 按世界直銷聯盟的定義,直銷指以面對面且非定點之方式,銷售商品和服務。直銷者繞過發給傳統批發商或零售通路上架的方法,而是透過銷售員的人脈從顧客接收訂單,并從生產商那里直接出貨到買家手中。
? ? 盡管國家工商局明確指出,直銷以直銷員個人銷售業績為計算報酬的依據,其他任何人的銷售業績都不與自己的報酬掛鉤,但是在直銷過程中,為了保證足夠的販售布局,人際關系就變得很重要。
? ? 直銷公司線下的銷售員通過抽成的方式來分食利潤,而以人脈和口頭推銷建立起來的銷售模式,比傳統的經銷模式更注重廣告的效果。不同于電商或者經銷模式中顧客們“貨比三家”的思維習慣,直銷模式下的顧客更容易被廣告宣傳和“情理”打動,而非原本最影響決策的價格因素。這也使得在直銷過程中更容易出現虛假宣傳和空頭支票。
? ? ?2016年12月1日,江蘇南京,老人不堪推銷保健品騷擾報警。/視覺中國
? ? 不得不提的是,直銷一直都是一種有限制,需要批準的營銷模式。
? ? 從2009年的29個批準直銷的企業到2014年的45個,國家對于直銷企業的政策控制開始更加嚴格,但依然無法抑制直銷隊伍的快速發展。直銷隊伍的增加說明了保健品行業對這一模式的依賴,但即便批準的企業數量增加,也不能滿足市場擴大的需求。
? ? ,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國共有保健食品生產許可證2440件。而45家直銷許可、363種保健食品對于這個市場來說,是完全不夠的。
?部分直銷企業名單
? ? 國家在政策上給予了直銷以“合法”的地位,但在實施時只給了極少數保健品企業以“合法直銷”的許可,使得更多的保健品公司仍處在實際上不被批準或不合法的經營模式中。比如,在自殺老人的遺囑中提到的青島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即不在這一批準企業范圍內。
? ? 另外,中國目前尚無保健食品廣告審查標準,同時保健食品廣告證明主要由工商部門管理,,廣告發布后,,但執法權在工商部門,處理投訴則歸消費者協會,。
? ? 所以你看,這是一個注定會被虛假宣傳的行業,,它又恰恰是最不足的。
? ? ? ? 央視財經的報道:浙江嘉興的一名老太太,七十多歲,很節儉的那種,曾因為弄丟十塊錢而懊悔好幾天,并貼尋錢啟示。
? ? ? ? ?因為身體不太好,被保健品公司的推銷員看上,先是一個勁地叫阿姨、叫奶奶,叫得可甜,贏得老人的信任后,便說他們有一款產品可以延長壽命,老人沒防備,幾番下來,便被洗腦。
? ? ? ? 之后,老太太天天去保健品公司開會,誰都攔不住,誰攔她,她就跟誰急。臺上的推銷員一說話,臺下的老人們就使勁鼓掌,大聲說:“對!對!對!”
? ? ? ? 開完會之后,老太太就抱著一大推保健品回來,市場上從未聽過的牌子,三年下來,一屋子都是。老太太家里只有一張她的照片,還是和保健品推銷員的合影。
? ? ? ? ?在那之后,老太太不再吃藥,就吃保健品。葷菜也不買,就為了省錢買更多的保健品。家里要裝修,她不同意,要買保健品,保她一條命。
? ? ? ? 三年里,她總共花了32萬?;ǖ竭B過年的錢都沒有,鄰居說,有一年過年,老太太還是找別人借了500塊錢。
? ? ? ? 三年后,老太太去世了,還是在保健品公司組織的活動上去世。保健品公司沒受到任何影響,他們稱,。
圖片來源于電影《路邊野餐》
? ? ? ? 在去年的3·15晚會上,也有一場的類似的案例:老人姓陳,三年前從河南到青島,幫女兒帶娃。
? ? ? ? ?沒來多久,老人就被當地某保健品集團的推銷員瞄中,不到一年,先后騙取六萬余元的保健品錢,說是可以讓老人和老伴去云臺山、西安、巴厘島等地方旅游,卻一直沒有兌現。
? ? ? ? 去年1月,保健品公司又騙取老人3萬元,還讓老人瞞著家人,連發票都沒有。后來,老人去旅游公司詢問,旅游公司的人告訴他,用這9萬塊,到他們說的地方來回游三次都足夠。
? ? ? ? ?老人這才知道,自己被騙了,但錢是怎么也要不回來了,因為連發票都沒有,哪怕一丁點的證據都找不到。
? ? ? ? 去年3月11日,家人一直在等老人吃晚飯,卻一直不見人影。三小時后,家人得知老人在海邊死亡的噩耗,是自殺!離老人不遠的沙灘上,遺落著他的褲子,里面有封遺書,字跡凌亂,上面寫著:
? ? ? ? “眼看著我與老伴幾十年來勤儉節約的近10萬元基本泡湯,內心很難過,非常非常地抱欠(歉)……的的確確對不起大家……”“讓我拿著近4年來的近10萬元錢在黃泉路上實現旅游夢吧?!?/span>
? ? ? ?一直以為,所謂保健品,也就賣點害不死人的淀粉和糖,騙點老人的錢而已,雖然沒用,但也不會有多大危害??炊嗔瞬胖?,是善良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
圖片來源于電影《桃姐》
? ? ? ?一個關鍵的問題,保健品有用嗎?某大品牌保健品代理商說道:“不吹不黑,目前,市面上絕大部分保健品都有兩個特性:一是沒毒,二是沒用?!?/strong>
? ? ? ? 也許很多老人會問,我吃完之后感覺好了很多啊,這和心理暗示有關。
? ? ? 《民主與法制》報道:一些老人在服用保健品后會覺得精神好、有療效,實際上與老人的自我心理暗示有關。當他們連續服用一段時間后,會發現這些保健品根本沒有效果,而這又會成為推銷員勸導老人多服用幾個療程的借口。
? ? ? ? ?其實是中了推銷員的“攻心計”!
? ? ? ?《慈善公益報》的調查,我國每年營養保健品的銷售額超過2000億元,其中老年人消費占了五成以上。而中國消費者協會的一項調查也表明,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虛假宣傳、夸大功效的現象。
? ? ? ?不少老年人購買了來路不明的保健食品,花了很多冤枉錢不說,還可能耽誤治療,影響健康。說沒用,還真算是客氣了。
圖片來源于電影《桃姐》
? ? ? :《目前在中國,所有保健品都是騙人的,沒有例外》。說得很明確,時間,目前為止;地點,在中國生產;對象,所有保健品;結論:都是騙人的,沒有例外。如果你還覺得保健品的維C更好更有效,那只能說明,你真的是太有錢了!
圖片來源于電影《桃姐》
? ? ? ,在哈爾濱養老的一位老奶奶,生活無憂,每月還有3000元退休金,經年累月,攢了不少錢。但自從社區來了名推銷保健品的小妹后,老奶奶就被拉入了某健康養生群,代理每天在群里推銷某“保健果汁”,具有“喝了不得病”的神奇功效,老奶奶心動了。
? ? ? ? 接下來的日子里,老奶奶不僅退休金“月光”,連幾年攢下來的儲蓄也全部見底,換回來一堆膠囊、骨密度丸等保健產品。誰都攔不??!
? ? ? ?湖北謀生物科技公司的銷售員曾這樣說:“不是在于這個產品的好和壞,而是靠你的督導,我們這邊的顧客,就算你賣一泡狗屎,他也會情愿去買?!?/strong>
? ? ? ? 保健品的套路,防不勝防,很多老人毫無抵抗力:
套路一:免費送物,吸引注意
? ? ? ? ?鄭州的張女士被騙,就僅僅是因為一雙鞋子?!澳翘煳以诨▓@上走,一個小伙子到我面前給我發傳單,說他們在做一個活動,去參加的話可以免費領取一雙鞋子!”
? ? ? ? 張女士跟著過去,發現好多和她一樣的老人,為一雙鞋子而來,他們正坐在室內上課,聽一種叫“排癌細胞”的保健品宣講,講完之后,很多老人排隊去搶,張女士也跟著去搶。
? ? ? ? ?前后去了三次,免費的鞋子領到了,藥也買了三盒,一萬多?;貋硪怀?,拉肚子,想退貨,等了大半年也沒能推掉。
? ? ? ? ?簡單一想,都知道,沒有免費的午餐!人性的弱點,卻恰恰在于對利的無法抵抗,尤其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一點小利就能把人唬得暈頭轉向,卻不堤防,餡餅下面往往有陷阱。
套路二:噓寒問暖,拉近感情
? ? ? ?一名保健品業務員透露道:“業務員對老人真是親,沒事兒就打電話嘮嘮嗑兒,逢年過節去家中送禮,比對自己父母還盡心?!?/span>
? ? ? ? 一個勁地“奶奶”“奶奶”喚,叫得比自己的兒女還親、還甜蜜,幫這幫那,按摩搓腳,把老人哄得樂呵樂呵的,尤其是兒女不在身邊的老人。
? ? ? ? 看到一個新聞,一賣保健品的推銷員被警察抓住了,被騙的老人很惋惜,還替騙子求情。警察問為什么?老人說,其實知道是假的,可是那小伙子對自己特別好,嘴特別甜,讓自己心里熱乎乎的,平時自己的孩子忙,沒多少時間陪自己說話。
? ? ? ? ?在這樣的情感攻勢下,老人們對他們非常信賴,心甘情愿購買其推銷的保健品。哪怕明知毫無效果,為了獲得更多的關愛,也愿意掏錢買貨。
套路三:免費體檢,危機恐嚇
? ? ? ? ?大街上,總能見到這樣的場景:一張桌子,上面擺一臺不大的儀器,一名穿白色制服的中年人,看上去像醫生,旁邊豎一廣告:免費體檢!然后有好幾十號老人排隊檢查。
? ? ? ? 老人把手指往儀器上一放,稍過片刻,穿白大褂的就對老人說,“您這是腦血栓!”“您的血管硬化比較嚴重”“高血壓”“低血糖”“心腦血管疾病”等等。
? ? ? ? 一般情況下,他們會告知老人,你得的不僅僅是一種病,有幾種,而且很嚴重,哪怕沒那么嚴重,也會故意夸大。目的只有一個:讓老人覺得,你再不買保健品吃,就快要不行了!就快要死了!
? ? ? ? 行業內,這叫“下危機”?!皶挛C嗎?什么叫下危機,就是不治就死了,不治就躺了,對,就是你哪兒不好,不治就完了!”
? ? ? ? 懼怕死亡,是人類的心病,哪怕再豁達,也不能坦然面對,老人更加。如此一來,老人的心就不在平靜,這時候,穿白大褂的就開始推銷起來了。
套路四:專家坐鎮,打消疑慮
? ? ? ? 經過多重的鋪墊和渲染,所謂的“專家”講座,就是打消老人防線的最后一道攻勢。推銷會一般會在酒店舉行,上檔次。
? ? ? ?然后會有一名高大上的專家到訪,有一串響亮的頭銜,某某知名醫學大學的資深專家。會將他們的產品一頓胡吹。是真是假,還是有用沒用,沒有醫學知識的人很難辨別,何況老人。
? ? ? ? 一般情況下,看到專家都發話了,老人的心理防線便垮了。最后,整個會場便騷動起來了。一個套餐動輒上萬,那些平時連肉都不舍得買的老人,頃刻間有一擲千金的豪爽,下起手來,絲毫不會手軟。不少老人,甚至將畢生的積蓄,全部砸進去。
? ? ? ? ?一名從保健品公司離開的的推銷員是這樣說的:所謂專家實際上都是“托兒”,他們講述一些讓人目眩神迷的知識與案例。惋惜的表情、嘆息的語氣會緊緊地抓住老人的心,最后讓你去買他們的保健品。有了這些鋪墊,老人心甘情愿地掏錢。
? ? ? ? ?曾有媒體走進200多個社區,問卷調查324位老人,發現超過69%的老人購買過保健品。有不少保健品推銷員,就專門蹲在公園,挑孤獨的老人下手,拉家常,要電話。
? ? ? ? 這么多老人上當,保健品套路多是一個因素,但不是全部,和老人自身也有關系:
1、健康焦慮
? ? ? ? 長沙有一名陳老爹,69歲,有高血壓、高血脂,每月要去附近的保健品公司聽幾次講座,然后拎一大堆保健品回來,連名字都沒聽過的那種。說是可以治病,能夠延年益壽。
? ? ? ? 有食用的,也有佩戴的,還有所謂的“產生負離子”的塑料花,,一屋子到處都是,一個月也就2000來塊的養老金,積蓄用完了,就找人借。老伴不給錢,他還吵著要離婚。
? ? ? ? ?要是誰敢攔著,他就和誰急,那是和他的名過不去,陳老爹說:“我去聽健康講座時,專家說這些保健品能根治很多病,還囑咐我一天吃21粒,要堅持,不能停?!?/span>
? ? ? ? 鄭州市第八人民醫院一位副院長說,老年人多數存在對健康的焦慮心態,容易被暗示,主觀上愿意相信一些保健品的所謂功效?!斑@樣,就形成了一個心理暗示的催眠場,讓老人特別相信某一產品的功效,以及所有相關的說辭?!?/span>
? ? ? ? 焦慮,是騙子的最愛,上當受騙,從來都是如此。年輕人焦慮賺錢,,老人不焦慮錢,焦慮健康,就容易被保健品騙。說白了,還是收的焦慮稅,哪怕已過天命之年。
圖片來源于電影《桃姐》
2、消費陋習
? ? ? ? 中國人的消費心理,有一種根深蒂固的偏見,東西越貴,效果越好,便宜的反而沒療效。一盒維生素E,藥店30塊,保健品店400塊,他們一定要400的。
? ? ? ? 這背后還有一種攀比心理,別以為只是年輕人愛攀比,老人也愛,別人都買了,我也買得起,總覺得花了幾千塊錢買的保健品,說出去有面子。
3、缺乏陪伴
? ? ? ? 為何老人易陷保健品騙局?有老人坦言:寂寞又有錢,買保健品是希望有人陪陪自己。一偽姓溫的老伯說道,其實很多時候,他都不想買那么多保健品,只是那些銷售特別熱情,覺得不買都不好意思。
? ? ? ? 廣州養老服務產業協會會長陳文廣說,老人去買保健品,大多是心里空虛,希望借此來彌補。所以,獨居的老人向來是推銷員的重點對象。
? ? ? ? 如果老人都有陪伴,有聊天的伙伴,有傾訴的對象,也不至于那么容易讓推銷員乘虛而入。
? ? ? ? ?曾有網友留言道:“你都沒有賣保健品的了解你爸媽,你說他們信誰?”當兒女責備父母愚昧被騙的時候,是否反思,我們曾好好地陪伴他們?
來源: 新華就醫預約號、網絡
新鄉市委政法委宣教中心
本期責任編輯:李國華